第355章 重裝騎兵營(2 / 2)

這樣一來,哪怕是身體強壯,可以適應馱馬任務的戰馬也隻能勉強承載這樣的士兵。所以,顧南行就隻能招募那些身材一般,但是體力極佳的士兵,這也算是一種精挑細選吧。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在於,最初製造鎧甲的時候,都是參照普通士兵為標準設計的,沒考慮過精銳騎兵都是身高體壯的人士,實在是不夠大,穿不進去……

就這樣,為了一批不夠好用但能馱運更多東西的戰馬,以及一批算不得成功的實驗性鎧甲,顧南行組建了一個重騎兵營。

這些被鎖子甲和皮甲武裝到牙齒的重騎兵,被顧南行安排進行了獨特的任務——在太史慈的帶領下實驗各種顧南行想象中的戰術。

沒辦法,誰讓騎將裡唯一比較空閒的就是他太史慈呢?

這支部隊從正麵騎槍衝鋒,到甩開鏈枷砸人,物理意義上是實驗了不少顧南行在未來帶回來的思路。

不過,正如大部分戰術一樣,缺少哪怕一點細節,在這個時代就可能會水土不服。這支部隊真的沒有達到顧南行想象中那種如同坦克一樣鑿穿敵陣的強大力量。

相反在訓練裡,麵對其他騎兵隊伍,馬又慢,騎士自身活動也不夠靈活的重騎兵隊,吃了不少虧,一度讓顧南行都以為這支隊伍已經失去了作用。

好在太史慈和諸葛亮在訓練裡逐漸發現了這支騎兵的一種用法,並且在與孫氏的作戰中應用起來,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效果,才算是保住了這支騎兵隊伍。

這個做法就是,用這支騎兵正麵衝擊步兵的隊伍。

正是憑借著這支騎兵隊,太史慈才能輕易地應對孫策所率領的大隊步兵,讓陷入與步兵混戰騎兵們輕鬆退走。

至於其中的辦法,說來也簡單。那就是既然這些騎兵不快,戰鬥的時候不比步兵小跑快多少,那就乾脆不跑了!

這些人馬俱甲,裝備精良的重騎兵在步軍人群中,和全身披甲的重步兵也沒有區彆,甚是由於戰馬的高度,那從上到下攻擊對手不是更方便嗎?

至於如何正麵攻破步兵們結成的防線?

這就要說,步兵們靠手支撐的長槍,又怎麼能和騎士們手中騎槍相提並論?

這種顧南行提議製作的超長槍,在騎戰中並不好用。可是諸葛亮和太史慈在實踐中發現,這種槍在。對付幾乎隻能站在原地的步兵的時候極為好用,哪怕馬的速度不快,騎槍不能隨意轉向,可也足以讓手持長矛的步兵受傷或者放棄陣型。尤其是在正麵一群這樣的騎兵都在用長槍衝來的時候。

換言之,這個騎兵營是極為適合對付步兵的隊伍。

所以,關羽才會想要帶領這支騎兵隊伍作為正麵進攻的核心。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