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重裝騎兵營,是顧南在青州的馬場這幾年裡最大的收獲,也是他除了軍事改革之外投入精力最多的項目。
養馬本就是他的長項,但是挑選合適的戰馬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些年裡,利用丘陵地區輪耕養馬,用合理的育種策略去培養更多更高大的戰馬,就一直是顧南行所努力的方向。
隻不過,最終這些戰馬都需要經過騎士們的挑選。因為戰馬對於騎士們而言,那可是比妻子還要重要的東西,所以他們都按照自己的標準去相親。
毫無疑問,很多戰馬儘管在顧南行看來很不錯,可是對於血衣騎那幫家夥而言,他們也未必願意選擇。
很顯然,這些戰馬因為配種的原因,有許多馱馬的特點。沒辦法,短短的時間內,想要完成馱馬和戰馬完全的分開很難,育種這玩意兒,那可是個慢工夫。
這些不甚聰明,極速也不快,但是唯獨身材高大,善於馱運物品的戰馬就被留了下來。
對於其他部隊,尤其是步軍對這種良馬是求賢若渴。但是吧,你們都是步兵了,有牛車就夠了,這種頂尖的馱馬無論怎麼樣都輪不到這些步兵用呀!
所以在擴軍的過程中,顧南行乾脆就把這些高大的戰馬集中到了一起,配合他的一項計劃,一項提高騎兵戰鬥力的計劃。
很多人覺得,今天讓一支部隊使用這樣的戰術,過一陣子再教他們一項新的技能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實際上並非如此,尤其是在彆人使用原有的技術取得了很多成功的時候。
再加上顧南行本人也不是什麼騎兵專家,他也隻能是一點點去嘗試,這樣組建一支新部隊,單獨去實驗就非常重要了。
好在如今顧南行位高權重,可以動員的資源極多,才能夠完成這項任務。
因為,他要打造一支人馬俱甲的超重騎兵隊伍。這些戰馬或許衝擊力不足,速度不夠快,可是它們高大健壯,可以滿足人馬具甲的基本要求。
同時,顧南行也一直在利用青州豐富的資源,尤其是隨著山林開發,以及畜牧業發展獲得的更多皮革和金屬資源。
這樣,他們成功研製出了覆蓋在馬身上披蓋足以抵擋弓箭和一般矛戟的皮甲。這種皮甲要提前在馬身上披上布做得罩衣,然後再整體給戰馬套上去,堪稱是一種巨大的甲胄。
但是,更重要的發明,提供工匠們在顧南行的要求下,以及多個工坊之間純粹商單的爭奪下,研究出來的鎖子甲。
這種由鐵環結在一起的鎧甲,看上去技術難度不高,實際上為了織成一整件鎧甲,那消耗的資源可遠比顧南行原本想象的要多。更不要說要保養這套鎧甲所需要的油料也相當多。
實際上,顧南行最早也想把這種鎧甲在軍中推廣,尤其是給自家精銳。
可是,不習慣三個字就讓顧南行很無奈,並且重騎兵本身對負重很敏感,顧南行的工匠們做出來的第一代全身鎖子甲,太過於沉重,以致於在戰鬥中並不能發揮其最大的效果。
於是,顧南行選擇了乾脆把這些製作不夠精良的鎖子甲也都集中到一起,給一幫騎兵穿著。甚至,因為這些鎖子甲防禦箭矢的能力不夠強,甚至還在外麵加了一層皮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