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袁紹還是沒能夠下定決心,他沒辦法抉擇是不是要賭上自己的全軍去支援呂布和孫堅。
可是,彆忘了,儘管逃避問題很有用,但是不做選擇本身也就是一種選擇了。他的部下也就清楚的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了。
隻是,真的什麼也不做,袁紹自己還是覺得不舒服,就仿佛是自己被劉備軍嚇破了膽,壓了一頭一樣。
到了二月初二,呂布軍已經和孫堅軍彙合之時,袁紹決定率領大軍主動出擊,試一試能不能突破關羽所部的防禦,派出一部分騎兵去支援前線的呂布軍。
這毫無疑問讓袁紹手下的將領們頗為振奮,漫長的冬季都在消耗之中度過,對他們也是頗為難過。
能夠打一仗,還是麵對人數遠少於自己,並且兵力占據極大劣勢的關羽軍,許多人可都想要憑借此次作戰報仇呢!
而對此更為高興的自然是關羽本人,他等袁紹軍冒頭可是等了很久了,一直就沒有等到機會。
對方防守的十分嚴密,手下眾將也都不弱。劉備軍主力都沒找到機會,關羽也隻能是望之興歎。
不過這一次,袁紹軍主動出擊,關羽自然是點齊兵馬就要與對方大戰一場。
“袁紹手下眾將,皆是我手下敗將,雖有勇力,不過插標賣首不足為慮。諸軍可願與我一同討之?”
關羽的戰前動員就是這麼的樸實無華,但是確實也相當振奮人心。
正如他所說,關羽不管是獨自領軍,還是與劉備協同行動,對付袁紹軍的次數是都是最多的。這倒不是說袁紹軍弱,而是他們麵對關羽,敗多勝少,基本沒有好的應對辦法。
沒辦法,關羽憑借武藝和大軍戰力的優勢,就是實力碾壓,讓袁紹軍一點脾氣也沒有。
這一次,劉備為了保證關羽應付袁紹的主力,留下了於禁和二十營步兵,還有太史慈和六營騎兵。這些人在關羽看來足以應對袁氏的主力兵馬,他甚至想要分兵去支援前線的劉備軍。好在負責參謀的陳宮,以及還肩負守衛延津之責任的於禁不同意,才算是讓關羽放棄了這個計劃。
所以,這一次袁紹出兵,關羽是毫不猶豫地打算與袁紹軍大戰一場。
當然,在戰前動員的時候蔑視嘲笑袁紹軍,不代表關羽真的蔑視這個對手。袁紹軍能夠在劉備軍手上撐那麼多次不敗,也算是極為難得了,戰術上必須要重視。
所以,除了駐守延津大營的五營士兵,關羽儘起其他兵馬。其中他本人和太史慈率領騎兵先行攔截,於禁率領步兵隨後開進,保證不會被袁紹軍襲擊的基礎上,再考慮如何能夠擊敗敵人。
與關羽軍雖然謹慎,但是馬上就大規模行動的做法不同,袁紹軍雖然出兵的時候大張旗鼓,但實際上進行的距離很短,他們步騎同行,組成了龐大的軍陣,每天行動的距離不過十裡。
就像是一塊鋪在地上的大毛毛蟲,試探著周圍的地勢和環境,想要找到一片好啃的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