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袁術的困境(2 / 2)

劉備點頭之後,賈詡的建議也就成為了這一次討論的最終決策。諸人對此自然是全力以赴的執行,以配合大軍的調動。

這樣規模的行動,又是新春剛過的時節,自然是瞞不住有心之人。袁紹和孫堅的謀士都看出來了劉備的目的,所謂持重之策,既然是中規中矩,那自然就容易被看穿。

對此,不管是袁紹軍的沮授和郭圖,還是孫堅軍的張弘和周瑜,對於這種近乎於邀請的做法都十分清楚。

孫堅軍眾人對此也沒有其他的辦法,他們隻能選擇接受。這就是擁有一支優勢騎兵,一支足以取得一錘定音效果的騎兵大軍的優勢。他們也許不能一下子取得戰鬥的勝利,可是機動性和突然性的優勢,讓他們可以選擇自己的作戰方式,不管是怎樣的戰局,他們都可以掌握主動權。

沒有騎兵的一方隻能選擇代價最小的方式行動,哪怕是知道對方這麼做,就是在給自己挖坑。

可是如果不這麼做,就意味著更不利的局麵的時候,哪怕是挖坑,他們也隻能夠選擇跳下去,沒有任何辦法。

但是對於袁紹軍而言,他們的選擇就多了不少。要知道,他們可是擁有和匈奴人貿易的機會,擁有大量的戰馬,以及接近七千裝備精良的幽州和涼州精騎的。

這樣一支騎兵主力,在戰場上也足以起到一錘定音的作用。可以說,他們雖然還不足以和劉備軍主力對抗,但是也是一支足以影響戰場主動權的力量。這也是為什麼劉備軍選擇在開戰初期以主力大軍盯住袁紹的兵馬。

但是,如何應用這樣一支對於戰場舉足輕重的力量,袁紹軍內部倒是產生了一番爭論。

以沮授為首的謀士認為,此戰決定了戰爭的勝負,無論如何袁紹的主力騎兵都應該設法突破劉備軍設下的偏師阻攔,派出一支隊伍支援袁術的大軍。

要知道此戰得勝,劉備軍就必然要退回濮陽,袁紹勢力依舊和袁術接壤。如果劉備軍真的大敗,那袁紹就有機會在冀州和兗州擴張一番,恢複勢力。最不濟也可以保證冀州的安全。

相反,以郭圖為首的謀士們認為,劉備軍由關羽率領的偏師實力也不弱,隻要能夠保持與關羽軍的對峙,讓他們不能支援劉備軍主力就是很大的助力了。

呂布加上孫堅的兵力,一共多達十多萬人,這樣一支大軍對抗數量隻有他們三分之一的劉備軍怎麼可能會敗呢,最不濟也是個半斤八兩。

相反,如果因為派兵支援,導致己方兵馬損失慘重,那可能結果就全然不同了。到時候,真的損失慘重,很可能整個魏郡都保不住,讓袁紹丟掉整個冀州南部。

兩種做法各有利弊,袁紹也很難下決定。以他對袁術的了解,呂布和孫堅的十多萬大軍,多半是無法擊敗劉備軍的。

可是不論呂布還是孫堅,都是天下聞名的大將軍,結果也很難說。

於是,袁紹隻能是感慨了一句:“恨友若(荀諶的字,袁紹謀主,已經病逝)不在此啊!”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