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定策(1 / 2)

“嗯,這番計劃倒是老成。你這弟子真是如此年幼,卻是老成持重。”

劉備頗有些調笑的意味對顧南行說。

“大哥,這可不是我的功勞。我們先進取河內?”顧南行笑著說,誇獎他徒弟自然是讓他高興的事,但是還是得先把計劃定下來。

很顯然,最終劉備所做的決策,就是進攻河內,而沒有準備後續計劃。但是很多時候,我們會規劃的很遠,就是為了讓其他人理解我們目前做這件事背後的意義,而不是一下子就真的要所有的計劃都如此行事。

長期規劃裡難以預料的事情太多了,尤其是對於其他各大勢力的領袖,他們性格和行為很難琢磨。因此,長期規劃要有,可是怎麼做就隻能是做其中的一小部分。

就像這次,看到劉備點頭,同意了進攻河內的方略,龐統和諸葛亮相視一笑。顯然,進攻河內,而不是以濟陰和陳留為主攻方向,或者以趙郡和巨鹿為主攻方向,就已經達到他們的目的了。

這就是所謂提建議的藝術,不經意之間,所有人的思路就會跟上你,最終接受你所想要的目標。

劉備認可了下一步進攻河內的作戰方案之後,兵馬錢糧全部需要重新調整,以方便調動部隊,確定各部將領。

這可不是一件小事,那涉及的工作多如牛毛,劉備最多指派主將,或者統領親自出征的隊伍。顧南行最多也就是指派部分負責人,讓各地官員予以配合,他終究還是要坐鎮青州平原,協調後方戰事的。

畢竟,如今劉備軍擁有近乎四州之地,要時刻管理這麼大一片區域,那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每天都有批閱不完的請示,以及做不完的決定。

所以,整個作戰計劃,就是以賈詡為首,包括了陳宮、徐庶、龐統和諸葛亮組成的團隊,帶著數名文吏製作而成。

至於為什麼文吏比往日用的還少,那自然是因為諸葛亮作為數據透視專家,節約了很多原本必須的查資料的人數。

好在,雖然諸葛亮不在了,龐統帶回來的荊州士子裡確實人才頗多,顧南行還是可以有不少幕僚可以分擔工作,不至於把自己累死。

至於為什麼會這麼忙,甚至不遜於在調整律法和改革軍隊的時候,那就要問賈詡他們的計劃了。

由於他們是在夏天討論初秋的行動,所以計劃真的是突出一個龐大且複雜。

毫無疑問的,就是糧餉需要巨大,而且要考慮大軍在行動中可以就地征集部分糧草,糧食也要動態的調配。而諸葛亮甚至安排好了配置調整的方案,可以說是細致到了極點。

但是,要找人執行這麼複雜的計劃,對於顧南行也是一件頭疼的事情。

要知道,再好的計劃也必須要有合適的人來執行,他們必須有責任心,有能力,還要能夠及時聯絡相關的其他人。

但是,有的不合適的人在不合適的位置上,也很難去馬上更換。劉備軍如今也不是一個草寇集團,官吏變更是有法度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