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主公!”龐統得了機會自然開始侃侃而談。
他講述起來,思路非常清晰,就像是經過深思熟慮一般,全然不像是剛剛才開始思考的策略,甚至可以說是對整個戰略局勢有了非常清晰全麵的推斷,分彆將兩種戰略進行了一個長期的推演。
第一種推演基於劉備軍進攻冀州的鄴城方向的敵人,目標是全取冀州。
在這個推演裡,劉備軍的主力集中全力進攻鄴城,先切斷袁紹向西和並州的聯係,和向南與袁術兵馬的聯係,這一過程將會至少經過一個整年來完成這個行動,然後開始對鄴城進行圍攻。
而這一年裡,曹操將會專心於進攻蜀中,而袁術對於黃河北岸的袁紹軍能夠提供的支持有限,在劉備軍的騎兵支持下,袁術軍所能產生的影響有限,更何況袁術還要和孫家爭奪權力,更是沒辦法全力支持袁紹。
等到劉備完成對鄴城的包圍,奪取鄴城的時候,曹操大概也隻能完成對蜀中的控製,想要進攻中原必然是力有不逮。但是,曹操很有可能吞並袁紹殘存的並州勢力和荊州劉表等勢力,形成一個真正的堪比當初秦國的巨大勢力。
至於袁術勢力,在救援袁紹失敗之後,他們將會陷入到與孫氏的內鬥之中。很難說孫氏能否輕易擊敗袁術,或者是袁術吞並孫氏,這個過程必然導致孫氏的中原不穩定。若是料敵從寬,那麼中原會被一個勢力控製,但是無論如何都不能稱之為強。
那麼接下來,劉備軍要麵對的是一個體量很大但是內部分裂的中原勢力,與一個控製從並州到荊州的與強秦完全一致的強大政權,而且它將會擁有皇帝這個正朔。
而後,天下將會必然性的被分成三個部分,三家將會處於一個均勢之中。龐統甚至還針對這種情況進行了破局的規劃,那就是先奪取中原心腹之地,然後進取關中,一統北方之後自然可以掃平天下。
第二種推演則是基於劉備軍進攻中原,奪取兗州和豫州的作戰思路。這樣劉備軍就在北方防禦,但是南下向定陶和陳留方向,奪取整個兗州和豫州。
這次進攻作戰相比於挑戰袁紹並沒有那麼艱難,龐統預言袁紹不會真的傾力去援助袁術,而孫氏的救援也隻會是象征性的。這樣等於是劉備以自家精銳對抗呂布和紀靈為首的袁術的淮南兵馬,這種戰鬥根本是毫無懸念的,隻能是碾壓局。呂布再怎麼勇武,可他隻是一個人,劉備手下能夠匹敵呂布的將領頗多。
這個過程裡麻煩的,也就是那些堅固的城池了。可是,這些城池經過了淮南大旱,正是糧食最匱乏的時候。隻要能夠儘快攻破幾座核心的城池,很容易就可以占據大片的土地。
按照龐統頗為樂觀的估計,整個兗州和豫州的大部分區域劉備軍都可以用兩年的時間占領,這樣,劉備軍就等於是占據了中原地區的核心部分,可以稱之為占據中原。
而曹操如今已經入川,那麼他的戰術和戰略就不會有什麼變化。袁術被削弱,孫家自然會毫不猶豫地正式獨立,成為一個獨立勢力擴展其在徐州和揚州的控製範圍。但是,他們的擴張在這個階段也隻能是吃袁氏的屍體。
唯一的變局在於袁紹。
袁紹隻要還有並州和鄴城,就有可能成為足以影響整個天下局麵的中心人物。如果他配合曹操出關中,進軍中原,那劉備軍就要麵對極大的壓力。而且,這種時候很有可能會遭遇到孫堅勢力的背刺,算得上是相當危險的狀況。
但是,這也意味著,隻要擊潰這一波敵人,在中原取得勝利。就可以包圍吃掉鄴城的袁紹勢力。這樣就等於劉備軍將會徹底控製中原,天下不過唾手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