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品雲霧茶(2 / 2)

道長們通過泡茶與品茶去感悟生活,感悟人生,探尋生命的意義。

中國的茶藝,萌芽於唐,發揚於宋,改革於明,極盛於清,曆史淵源深遠流長,自成一派。

唐代煮茶,多用薑鹽添味,稱薑鹽茶。

宋代初期流行點茶法,把茶葉碾成細末,衝出來的茶湯色白如乳。

明代起開始流行泡茶,明代泡茶的方法一直沿用到現代,並經後人認真研究、發揚光大。

我能在明代親嘗隻在古籍裡見過的著名的“黃山雲霧茶”!且全程觀看到明代正宗的茶藝表演,真是三生有幸!

黃山雲霧茶,產自明代黃山的半山腰,也隻有黃山半山腰獨特的地理小氣候,才可以造就茶葉芽嫩、汁多,香氣清新、口感順滑,聞名遐邇。

到了現代,黃山變成風景名勝,防火育林的關係,山上已禁止勞動生產,茶株因無人維護,早已散落於黃山大山之中,不得其蹤跡、亦難以尋覓,這種茶就失傳了。

現代的黃山邊上也有茶園,生產的名茶叫“黃山毛峰”。

下午接近傍晚的時候,大哥淩軒拉著我的手,在鬆穀草堂附近散步。

隻有大哥和我,一高一矮的兩兄妹,手拉著手,迎著金色的夕陽,走在青色的古道上。

遠處群峰環繞、雲霧繚繞、楓鬆相間、五彩繽紛,兩人躊躇而行,背後拖著兩條長長的影子。

大哥早已習慣了我這麼一個小孩,口吐未來言。

淩軒身處明代,對我所講的很多現代詞語和信息,用他從古籍中學到的四書五經,是不能解釋的,但是他卻像和藹的家長對待自己家胡言亂語的小孩子一樣,寵溺地聽著我講,從來不會對我的話,發出辯駁。

這是真正具備大智慧的聰明人才有的海量包容。

我經常會在兩人單獨相處時,把現代生活趣事講給大哥聽,他聽得津津有味。

現在此刻,我們走在黃山夕陽古道上,我把我在現代幾上黃山的趣事,講給大哥聽。

大哥聽到我獨自一人登黃山,他很擔心地問:黃山上那麼多野獸動物的,你不怕嗎?

我告訴大哥,現代的黃山,遊人如織,每隔一段路,會有供遊客使用的服務點,根本不用擔心。

大哥聽了非常羨慕。

當大哥聽到現代的黃山有索道時,感到非常稀奇,他問我,索道具體是怎麼運轉的?人在運送箱不怕掉下山麼?

我都一一為他作了解釋。

正是:

千般荒涼,以此為夢。

萬裡蹀躞,以此為歸。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