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上清涼台(1 / 2)

前文再續,書接上一回。

上一回講到淩家一行人在黃山湯池浸了溫泉,在湯泉旁就著甘甜的泉水,吃了黃山燒餅,個個都感到舒服滿足。

三叔四叔與采藥人商量過,決定今天就循溪而上。

淩家眾人按照三叔的要求,將在出發前就準備好了的拌有雄黃和大祘的綁腳帶,纏實綁牢在小腿處,另外在腰間也綁一條經過這樣製作的布帶,各人手中持木棍或拐杖,用來擊打路旁野草,試圖驚蛇。

我們沿著溪流旁的小路,一路上行,樹木參天入雲、遮天蔽日,溪兩旁長滿了各種奇花異草,是我在現代社會幾次登黃山都未曾見過的。

自湯池沿溪向上,經過三個轉彎,看見有一個大水坑,從上有小瀑布注下,采藥人說,這裡叫做白龍潭。

我們再往上走,看到一個涵洞,采藥人說這叫做丹井。

丹井旁有石頭突起,采藥人說這叫:藥臼和藥銚(diào即小鐵鍋)。

再沿著溪旁小路上行,看見群峰環繞之下,綠林擁翠、環境幽雅,一黛瓦白牆的建築掩映在綠樹之間,走近一看,門楣上有一牌匾:鬆穀草堂。

采藥人說:這裡位於疊嶂峰下,這是一間道觀。

剛好道長在,我們就走進去遊覽。

我看見鬆穀草堂內,除了供奉著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這三尊道教尊神,還有玉皇大帝、西王母、真武大帝、文昌帝君、呂祖聖像的供奉。

鬆穀草堂內建築用木,均是巨大的古木,連堂中央的香爐及鐘鼓架,也是天然古木根做的。

我記得在現代社會時,這裡不叫鬆穀草堂,而是叫鬆穀庵。*

歲月蹉跎,草堂為何變成庵堂?不得而知。

采藥人告訴我們,從鬆穀草堂再往上行,就到北海清涼台,那裡如果天氣湊巧的話,可以觀雲海。

我們一行人聽了,歡呼雀躍,繼續上行。

其實從湯池出發時,大哥就怕我會累,把我用布帶捆在背上行走。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