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上清涼台(2 / 2)

我在現代社會登過幾次黃山,每次都是走到腳累,反而在明代,我竟然是由人馱著登黃山!

我們沿途經過了三個亭,分彆為一道亭、二道亭、三道亭,沿途看見許多奇巧的石頭,采藥人均一一指點著,提示我們注意觀看。

看!那個就是仙人觀海!這裡叫做仙人鋪路!那個就是老虎馱羊!這個叫做關公擋曹。

我在現代社會登黃山時,沒有請專人為我解說,采藥人的解說讓我大開眼界。

當我們爬到一岔道口,見一個亭子,叫曙光亭,再向西行20餘步,就見到一塊平整如削,大小約一丈(即現代的3.33米)有多的巨石,突出在三麵臨空的危岩上。

采藥人說,這就是清涼台。

我在明代所見的清涼台,不似現代社會的那樣。

在現代社會,不但用了水泥對巨石進行了加固處理,還在上麵安裝了水泥欄杆,讓遊人憑欄遠眺。

明代的清涼台,就是光溜溜一塊巨石,突出在三麵臨空的危岩上。

三叔四叔怕發生危險,在台下分六批人登上清涼台,每次十人為限。

當大哥和我一起上了清涼台時,我看見清涼台前風起雲湧,雲霧在群峰環繞下,奔流衝突,采藥人告訴我們,台前的雲海,就是所謂的後海。.XSZWω8.ΝΕt

我往清涼台下方望去,可以看到我們剛才上來的十八道彎的石級盤旋而上,右側上方排列著犬牙般的石筍矼,采藥人指點著說:這叫做十八羅漢朝南海。

真是惟妙惟肖!

正是:

纖塵飛不到蓬壺,至此方知熱惱除。

勝地借將居士號,靈山藏遍上清書。

風生天籟開瓊宇,月出林梢走玉蜍。

恍在琉璃仙世界,教他歌舞複何如。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