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家為日後家族大計,決定從族中子弟選派了十名子弟前往濉溪城學習釀酒技術,大哥淩軒、二哥淩轅都在名單之列。
帶著家族的厚望,十名淩家子弟告彆家人,踏上了前往濉溪城之路。
安徽濉溪
一壺濁酒喜相逢,說的就是安徽濉溪。
明代任柔節以“隔壁千家醉,開壇十裡香”的詩句讚美濉溪佳釀。
濉溪地處北緯30度,在安徽北部,有淮河流域流經,年平均氣溫11到16攝氏度,年平均降雨920毫米,非常適合釀酒所需微生物的培育和生長。
安徽濉溪城釀酒業從元代開始就是中原酒業中心。
明代的時候,朝廷放開了酒業專賣,讓民間釀酒業興盛,在濉溪城的釀造作坊就有20餘家。
淩家的釀酒淵源
為什麼淩家決定讓家族子弟學習釀酒技術?
這跟淩家曆代走南闖北,見識廣博很有關係。
元朝時,酒還屬於政府管製範圍內,民間不能私自買賣;現在明朝了,明太祖朱元璋開放了酒業由政府專買的權限,將酒的賣買還於民間,民間的釀酒業這個時候始興方艾。
淩家數代多位前輩早在元朝時,就曾有意讓家族子弟到酒坊做幫工學徒,從旁學習釀酒技術,這不是僅僅隻是為糊口生計,而是前輩們高瞻遠矚,嗅到酒業未來的發展潛力。
淩家很有遠見,每一個前往酒坊學習的子弟,均刻意地做好學習筆記,記錄整套釀酒技術。
傳統的釀酒技藝,分為井水、純糧、古法、家傳、人工釀造不同種類,形成的出品,各有不同特色。
淩家子弟自小就由家人傳授各種家族筆記內容,對釀酒這些技術都耳熟能詳。
大哥淩軒、二哥淩轅被指派前往濉溪城學習釀酒,在出發前,他倆就專門做了一次課前預習。
出發前那幾天,七兄弟連同我這個小妹妹,一起窩在書房裡,除了吃飯、睡覺,大門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