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濁酒”稱為白酒,“清酒”稱為黃酒;古時有“黃酒價貴買論升,白酒價賤買論鬥”的說法。
濁酒用曲量較少,投料較粗,發酵期短,酒液渾濁,味甜酒精度低,彼時稱作“白酒”(也稱濁醪)。
白酒上常有米渣漂浮,人們又戲稱之為“浮蟻”。
古代的白酒與現代社會的白酒不同,古時的白酒是廉價的,普通百姓隻要付得起錢,可以天天喝;現代的白酒是天價的,像我這樣一個在現代社會的窮大學生,絕對喝不起。
明代的濁酒的名字十分動聽,如惠山白、秋露白、花露白等。
清酒用曲量較多,投料較精,發酵期較長,酒液清澈,彼時稱為“清酒”。
優質的清酒,顏色黃澄,恍如琥珀,稱為“鵝黃”。
中高等級的鵝黃,釀造工藝完備,時間長遠,顏色深醇,稱為“老酒”。
另外,民間還有使用紅曲釀造的酒,色澤鮮紅,稱為“紅酒”。
古時的紅酒,跟現代社會用葡萄發酵成的紅酒,不是同一類彆。
那時民間還有用豆用作發酵的,稱為“豆酒”。
豆酒一般出自南方,以綠豆為曲釀成,又稱“綠豆酒”,以浙江紹興陳家、朱家所釀豆酒品質最佳。
族中一致決定讓族中年輕一輩學習釀酒技術。
當時,安徽濉溪釀酒業發達,族中選派了十名子弟前往濉溪城學習釀酒技術。
安徽濉溪釀酒業從元代開始就是中原酒業中心,明清時期,濉溪的釀造作坊發展至20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