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算海鮮類食材下水焯燙時撈起的時間這種事,對日常都會有些脫線的黎錦來說,是非常不擅長的操作。
所以,黎錦在獨自撈起焯燙的海鮮食材的時候,經常遇到撈出被煮得縮水的食材、抑或是撈出來的時候內部還未曾升溫的食材這種情況。
她對這種事情,感到相當挫敗。而且,也就因此放棄了烹飪這道菜、以及同類菜肴的念頭。
畢竟,也不是特彆喜歡的菜肴嘛……也就懶得在這方麵下功夫琢磨了。
當然啦,如果是彆人代勞烹飪、黎錦隻需要負責品嘗的話,那就還算是她很喜歡的一道菜了。
拌海兔這道菜的調味手法,與拚盤中的另一道菜拌豬心是很神似的。
這兩者,都是用油潑辣子與鹽、香菜、蔥花等調料與配料拌製的葷食涼菜。
但是,海兔這種食材,質地比較柔軟疏鬆。
相比質感緊實的豬心,海兔更加容易吸收調料的味道。這種質感的食材,在烹飪領域中會獲得俗稱“吃鹽醬”的形容。
海兔食材的這種特性,使得調味手法類似的情況下,它的味道會濃烈得多。
不過,這倒也不算是什麼缺點,隻能說是海兔的一種食材特色而已。
雖然海兔不是很好調理的食材,但這道菜倒是調理得很是恰到好處,黎錦也對此打了個高分。
而黎錦特意留到最後才品嘗的一道菜,則是“蒜泥白肉”。
黎錦會選擇把這道菜留到最後,是因為這道菜無論是在葷素拚盤中、還是在本日早餐可吃的所有食品中,都是最為複雜精致的食物。
僅僅從名字上判斷的話,“蒜泥白肉”聽起來像是一道調味很清淡的葷菜,令人聯想起諸如“汆白肉”之類的水煮菜肴。但實際上,兩者卻天差地彆,僅僅從外觀就可以判斷出來。
隻是描述它的做法的話,聽起來倒是一點兒也不難。
把豬五花肉煮熟,之後切片,再倒入蒜末、辣椒油、醋、醬油、香菜、蔥花等調料,一拌即成。
在肉片的火候掌握得足夠好的情況下,豬五花肉吃起來一點都不粗糙肥膩,反而會單純地使人感到鮮嫩而香醇。
就連通常情況下令人望而卻步的肥肉,在黎錦品嘗的時候,口感也是非常軟爛、有著近乎融化的質感,卻幾乎全然沒有脂肪應有的油膩感。
黎錦咀嚼的時候,也在不經意間自然就能想到,如果用蒜泥白肉來拌飯的話,吃下去的感覺一定很絕妙。
可惜的是,黎錦這裡並沒有蒸好的米飯可以搭配蒜泥白肉。也隻得如此將就將就、直接空口吃下去了。
蒜泥白肉這道菜,真的很香。
雖然由於把蒜泥白肉留到最後的關係,在吃這道菜的時候,黎錦早已經毫無饑餓感了。
但在麵對蒜泥白肉的時刻,黎錦卻是細嚼慢咽、耐心品嘗的。
儘管如此,吃下最後的一片蒜泥白肉的時候,黎錦依然感到意猶未儘。
但既然已經結束了這頓早餐,黎錦也就不再去留戀剛才自己所品嘗的味道了。
如果用“風卷殘雲”、來形容黎錦剛才的吃飯方式的話,她肯定會不高興的。
但客觀來說,雖然黎錦的餐桌儀態還算得上優雅可人,卻也依然沒有影響,她的進食速度會令普通人為之驚歎、甚至目瞪口呆這一點呢。
本來,阿誠買來的早餐,對一般人來說,都已經算得上分量過剩了。
如果是普通的女孩子的話,就算不故意節食,隻要吃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應該都會感到飽腹過頭了吧。
但是,明明是這麼多的分量,黎錦竟然輕輕鬆鬆就吃光了?這真是令人吃驚的壯舉。就連黎錦自己,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都會覺得有些難堪。
同行的拌菜,還真是出乎意料地精致呢,但自己可沒心思每天拌這麼多涼菜啊。
黎錦稍稍有些擔憂地猜想,不會有什麼太大的負麵影響吧?
算了,有影響就有影響吧。
就算有影響也沒辦法了,黎錦心想。畢竟,自己暫時沒有解決這個問題的能力。
就算全世界都和自己的做法不一樣,黎錦還是隻能按照自己特有的方式做事。
一旦意識到這一點是改變不了的,黎錦的內心,也反而因此輕鬆起來了。
努力提升自我固然重要,但接納自己也同樣屬於美德。
無論是小吃店還是酒樓的食物,手藝都很精湛,吃起來也頗為驚豔。黎錦再次在心中重申這一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