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是王熾問孫正義的,他的意思是隻要底層邏輯一致就可以了,霓虹的QQ可以做一些針對性的更新。
霓虹和阿美利肯之間的QQ隻要數據和QQ號碼能夠打通,WT的霓虹分公司可以招一批軟件開發人員,對QQ進行本土化改造。
王熾之所以會這樣提,也是因為MSN在華國被騰訊輕鬆擊敗導致的,他擔心霓虹本土的軟件公司做了一款聊天軟件進而把QQ擊敗。
雖說霓虹在他記憶中沒有誕生過什麼世界級的互聯網公司,他們好像在互聯網浪潮中不存在了一樣。
但萬一呢,萬一隻是他不知道,實際上九十年代霓虹也有本土優秀的互聯網公司,隻是在矽穀互聯網企業衝擊下,紛紛倒閉破產呢。
所以王熾願意把一部分權限下放。
對此孫正義是這樣回答的:“王君,你大可不必擔心這個問題。
霓虹的企業看不上軟件行業,尤其是針對個人消費者的軟件。
在霓虹符合客戶參數要求的軟件就是好軟件,沒人在意對於使用者而言,軟件是否好用。
和矽穀相比,霓虹的軟件開發行業在整個80年代都停滯不前,我和村井先生聊過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狀。
他是軟件行業的前輩,在70年代的時候在慶應義塾大學建立了霓虹第一個校園局域網。
他的觀點是霓虹企業結構導致了霓虹軟件行業的孱弱。隨著個人PC市場到來後,個人PC市場需要的軟件是個性化的,是非標準化的產物。
就好像QQ,充滿王君你的靈感火花。”
老實說,孫正義覺得霓虹的軟件行業沒有未來。
“如果現在是60年代或者70年代,那我相信即便麵臨PC從企業的專業設備轉向為個人PC市場,霓虹的企業依然會全心全意投入、積極創新並最終占據主導地位。
但現在的霓虹企業已經沒有了那個能力和動力。
大家永遠想的都是不犯錯。
企業把軟件全部都停留在公司內部,一個公司負責所有的軟件更新,他們即便技術落後也沒人在意。
一款QQ的售價是5美元,即便賣一百萬份也隻有500萬美元,沒有哪家企業會想競爭這樣的市場。
對於霓虹企業來說,專注於容易賺錢的項目比在不確定的新興市場上進行投資要明智得多。”
孫正義的話,某種程度上解釋了霓虹為什麼發展不出屬於自己的互聯網企業。
而田尻智的經曆又給了他另外的啟示,田尻智這種有成功案例的遊戲開發公司都拿不到銀行貸款或者風險投資,個人軟件公司就更彆想拿到了。
你做個人軟件,在互聯網基礎設施不完善的年代,隻能燒錢,盈利遙遙無期,以霓虹金融機構的保守程度,不可能會給這類企業投錢。
企業的保守和資本的保守共同造就了霓虹在互聯網時代的隱身,也讓王熾放心了不少。
隻要QQ能夠在霓虹鋪開,那麼霓虹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會是他源源不斷的現金奶牛。
而QQ在霓虹賣出去五十萬份之後,孫正義才從手下那接到問題反饋。
“QQ的使用體驗太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