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第六百八十八 群情
一個昏君的失德,不代表整個皇室都失去人心。
太祖高皇帝,本淮右布衣,無憑借威柄之嫌;為民除暴,無預窺神器之意。
得國之正,無出其右。
楊清源若是想篡位,彆說是追隨他的這些人,連中立派都不會有,包括現在跟隨他誅殺朱瞻坤的曹雪陽等人,都會反對他。
細數史書之上篡位成功的人,從王莽到曹丕,從司馬炎到劉裕,從楊堅到趙匡胤,或是依靠父輩、家族的數代籌謀,或是自身多年的經營的勢力。
隻有五代十國那樣的亂世,方才是兵強馬壯,割據一方者,自可稱帝。
而楊清源才多大啊!?
從他十五歲科舉入仕開始算,到如今滿打滿算也就是十年,其中五年還是在翰林院度過的。
而他真正掌兵的時間也就不到兩年,軍中眾將隻是敬其能,服其威罷了。
氣勢洶洶的眾臣跟在新科狀元宋問嚴的身後,穿過大殿來到了含元殿門口,在楊清源身前一丈停了下來。
有宋問嚴等一眾直臣擋在他們身前,即便是有些渾水摸魚人也是底氣十足。
“楊逆”、“賊子”,“逆賊”,百官口中儘是怒罵之聲。
如果不是知道楊清源乃是天下絕頂的高手,現在這群百官說不定已經衝上前,生啖其肉了。
在眾人的怒罵聲中,楊清源靜靜而立。
剛剛躲在宋問嚴身後的陳進儒右僉都禦史陳進儒再次站出來說道,“楊清源,你這逆賊,起兵於幽夜之中,攻破皇城,謀害天子,實在是罪大惡極,今日,陳某拚著性命不要,也要你給天下一個交代。”
陳進儒這一番話,端的是義正詞嚴。
在他的帶頭下,群臣亦是紛紛響應。
“沒錯,必須嚴懲此賊。”
“給天下人一個交代!”
群臣們的大聲附和,掀起聲浪,在含元殿內回蕩。
所謂千夫所指,大抵就是如此!
不過他們的行為也從反麵表現出,他們此刻的無力。
麵對楊清源這個起兵弑君的“佞臣”,他們隻能用怒罵來聲討他。
但如果嘴炮就能殺人,還有刀劍做什麼?!
楊清源當然會給天下人一個交代,但絕對不是眼前這些人想要的交代。
靠怒罵就能讓楊清源交出兵權,自裁謝罪,那大周還建立什麼常備軍?!讓這些文臣去罵死北乾和後金便可。
楊清源看眼前越來越激動,隻覺得可以將自己噴死的文官們。心中卻愈發地平靜下來!
他知道,這些人已是黔驢技窮,隻剩下這張嘴了。
楊清源不是莽夫,他做事大多時候,都喜歡謀定而後動。
在起兵之前,楊清源就曾對於之後的政治局勢進行推演。
攻破大明宮,誅殺朱瞻坤,這種上下千年都未必能有過的惡性事件。
而且還不是秘密的暗殺、鴆殺,而是光明正大地攻破皇城,當著這麼多人的麵一劍將其斬殺。
此類事件往前追朔,可以追朔到晉太祖當街殺高貴鄉公。
必然會遭到群臣激烈的反彈。
要解決當前的局麵最粗暴的辦法就是:
殺!
群臣士林手中隻有筆,而楊清源手裡有刀。
所謂的“人心”、“民意”由一個個的個體組成的。
當你的刀足夠快的時候,人心是會被殺散的,民意是會被殺順的。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藍星之上,滿清入關,神州陸沉的時候。
滿清以強權,頒布“剃發令”,要求剃發易服。
這當然引起了百姓的不滿。但野蠻之人不在乎什麼民意、人心,直接用刀殺。
留發不留頭!
漢人與滿清的抗爭整整持續了三十七年之久,最後還是失敗了,倒下屠刀之下的人,屍骨成山,血流成河。
但為了生存,最終不得不剃發易服。
這不是個例,還有高麗的斷發令,東瀛的斷發脫刀令,俱是類似。
楊清源最終可以靠刀兵和強權,將反對者都殺光。
但楊清源的名聲同樣臭了,他會和王莽、董卓、爾朱榮之輩並列,士林中人會在各種場合裡抹黑楊清源,此後三百年,楊清源會是江湖話本,民間戲文之中最大的反派,沒有之一。
即便是楊清源不在乎這些,他也不可能這麼做!
一來,他的底線讓他不願意殺如此多的無辜之人。他可以在戰場上殺得屍骨成山,但無法對於這麼多不該死的揮下屠刀。
二來,他起兵的目的,不是為了奪權。
而是為了還於延益一個公道,是為了要建立新的政治秩序。
政變是手段不是目的。
他的目的,是要帶著大周前進一步。
……
麵對右僉都禦史陳進儒和刑部侍郎陳文廷的咄咄逼人,楊清源隻是語氣平澹地反問了一句,“你們想要什麼交代?”
楊清源的反問讓原本氣勢洶洶的二陳懵了。雖然此刻群臣依舊激憤,但是二陳感到背脊有些發涼。
在剛剛千夫所指的盛況之下,他們二人差點忘了,眼前這位爺正掌著神都十五萬的兵權。
彆看楊清源是正統科舉文官,但絕對是心狠手辣的主,晉陽城外的屍骨,才埋了多久?!後金大軍的墳頭草還沒有長高呢!
也許楊清源不能將在場鬨事的官員儘數誅殺,但是殺兩個領頭的,殺雞儆猴,絕對不是沒有可能。
以陳進儒為首的一批人,之所以如此主動,一直上躥下跳,其實並不是有多在乎公義,甚至不在乎朱瞻坤的死。他們在乎的隻是自己而已。
他們是朱瞻坤的親信,無論是陳進儒還是陳文廷都是原來堅定的太子黨,是在朱瞻坤登基之後被提拔上來的。
楊清源政變起兵,殺了天子,而且此刻朱瞻坤的鐵杆支持者,曹守正、李宏毅到現在不見蹤影。旁人不知道為什麼,二陳這個級彆的還能不知道為什麼嗎?!
接下來,李係、曹係、朱瞻坤嫡係都會遭到清洗,而且是名正言順的清洗。
朝廷之上,至少有七成以上的官員,在經濟上是有問題,經不住查的。
陳文廷和陳進儒不想坐以待斃,垂死掙紮一下總是要的。
但現在二陳發現,如果他們再鬨騰,可能等不到朝廷的清洗時間,現在就會被楊清源當成雞給殺了。
其實和二陳這般想法的人有很多,無論是曹守正還是李宏毅在朝堂上都是一棵參天大樹,其下有許多依附於他們的黨羽。
有個偉大政治家引述過一句話:黨外無黨,帝王思想,黨內無派,千奇百怪。
官場其實就是政治派係的角力場。
即便是大周的官場相對清明,但依舊改變不了這種局麵。
不考慮常朝和大朝會,不少官員,甚至沒和朱瞻坤這個剛登基的皇帝見過幾次,更有甚者可能私下都沒有見過朱瞻坤,談什麼忠君。
今日,如此激烈,最大的原因,其實是想自保而已!
二陳啞火了,但宋問嚴沒有,他不是二陳這樣的紙老虎,他雖然迂腐了一些,但剛直不屈。
“楊清源,你這個不忠不孝之徒!弑殺君上,你還敢問要什麼交代?交出兵權,回府靜思己過,聽候朝廷發落!
”
事實再次證明,脫粉回踩,比黑粉還要可怕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