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現在的廣信已經不是戰爭狀態了,不乾的話,是可以辭職的,隻要能拿出一個合適的理由。
而沈葆楨的理由是現成的,長年在外作官,思念母親,要回鄉堂前儘孝。
這個理由非常正大。
因為黛青自我標榜傳承中土文化,而曆朝曆代的中土王朝都是以孝治天下。官員作為萬民之領袖和楷模,必須遵行孝道。而沈葆楨幾年沒回家是事實,所以這個理由非常有力。
朝廷當然是要做個樣子,挽留一下,但是也隻能做個樣子,因為皇帝也好,太後也罷,總不能置人於不孝之地吧?如果那樣,以後誰還肯給你效力賣命?就算本人肯,他的父母也不會同意的。
那麼,黛青在中土的統治根基就可能土崩瓦解!
可是,真正的關鍵點在於,大多數人是不會提出這種理由的。
按照當時的官風,很多官員甚至在父母亡故的情況下,還要想儘辦法讓皇帝特彆恩準“奪情”,減少在家居喪的時間,提前上班。
官位是有魔力的,多少人千裡作官,可以拋家舍業,可以生死無阻。
因為當時想當官的人多,但是官位就隻有固定的那麼多,很多人即便通過科舉或捐納得了官位,卻沒有實缺,就隻能在後麵排隊等著。
而黛青的規矩是,地方官必須離遠離其居住地、祖籍、曾居地、親戚朋友較多地,而且至少要距離千裡以上。
於是,就出現了一種奇怪的現象很多有官位卻沒有補上對應的空缺崗位的候補官,在遠離家鄉的地方租了房子一住就是多少年。
沒工資,沒沒收入,沒親朋,就那麼硬挺著。
有些人,即便已經年老體衰,也還是要拚上性命去做官,寧可死到任上。要知道,中土人的傳統是非常忌諱死在外鄉的。
可是他們寧可死在千裡之外,也要做官,因為這樣可以以官的身份走完人生。
做官,對於黛青人來說,就是這麼有吸引力。
像沈葆楨這樣,正值壯年,仕途又非常順利,突然說不乾就不乾了,這太罕見了。
於是,沈葆楨又收獲了一大波的好名譽。
不戀官位,孝感蒼天。
這次連鹹富帝都記住他了,至純孝啊,過上幾年,一定要大大的重用此人。
至於曾國藩,他在內心其實已經把沈葆楨視為自己的門人、摯友甚至多少有點“偶像”的感覺,所以自然更加對其行為倍加推崇。
在曾國藩看來,沈葆楨赤心報國,雖為文官有大將之風,心地謙和卻有霹靂手段,確有乃舅林則徐之風範。而此次沈葆楨與九峰的衝突,在他看來也是責任全在九峰。反而更加認可沈葆楨的官風人品。並希望日後若有機會,可以再次啟用這個人才,並且——收為己用。
他這個心一直就沒死啊。
機會很快就來了。
第二年,也就是鹹豐十年,曾國藩被任命為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
這可是曾國藩一直夢寐以求的位置啊。
自從何桂清逃離之後,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一職一直就空缺著。而這個位置事實上可以節製江南、江右、皖徽、江東四省之地,並且擁有通商外交特權,堪稱“東南半壁江山之主”。
擁有這樣的資源權力,終於可以大展拳腳了,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了。
而曾國藩上任後第一次以兩江總督的名義給朝廷上奏,居然是為了舉薦沈葆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