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在奏折中評價沈葆楨說“器識才略,實堪大用,臣目中罕見其匹。”
也就是說,在已經閱人無數的曾國藩看來,自己所認識的所有的人才之中,根本沒有可以與沈葆楨相提並論的。
可見此時的曾國藩對沈葆楨是多麼的認可和重視。
但是,很快曾國藩就驚異的發現,自己還是沒看懂沈葆楨。
由於得到了曾國藩的全力保舉,沈葆楨僅在家休養一年就再次為官,而且被“破格”提拔為江右巡撫。原來的江右巡撫九峰已經被調任閩州將軍。九峰與沈葆楨的鬥爭,最終還是以沈葆楨勝利而告終。
黛青官場,最講究論資排輩。沈葆楨當時隻做了兩年知府就做上了道台,當然與其政績聲望有關,但是最直接的因素還是曾國藩的舉薦。因為正常的升遷,即便順風順水,起碼也要滿了三年再進行考評然後才會升遷的。
而現在沈葆楨在家賦閒,正常情況下原有的職務很已經被人頂掉。這種情況下,再要為官就得等到再次出現空缺才行,其難度不亞於候補官補缺。上升是不可能的,不降級錄用就已經是好的了。
可是因為曾國藩的推薦,沈葆楨不僅沒有被降級,反而越級成為江右巡撫。
成為巡撫已經是超擢,而且,居然還是江右巡撫,更是破格超擢。
我們可以先了解一下黛青地方官的級彆。
所謂地方官,也稱為外官,與外官相對的就是京官。而無論京官還是外官,又分為文官和武官。
一般來說,武官可以通過軍功積累升遷,而文官就隻是熬政績和資曆了。
不過現在處於亂世,哪怕是文官也是守土有責,既然有責任那麼對應的肯定要有權力和利益,升遷快,就是其中之一。
可是再快,也要有個規矩,通常是不能越級的,哪怕隻是個過程也還是要走一走的。
那麼黛青外官都有哪些級彆呢?
外官中最高官員是從一品的各城固山將軍、都統、提督。另外,各省總督雖然是正二品,但是加尚書銜的也為從一品。
正二品的首先是各省中不加尚書銜的總督、各漕運總督、各河運總督,各地總兵。另外,各省巡撫中加兵部侍郎銜者也為正二品。
從二品的官員是不加侍郎銜的巡撫,各省布政使司布政使。副將。
正三品的官員有兩京府尹,各省按察使,各省提學使,各地城守尉、參將、指揮使。
從三品的官員有各地都轉鹽運使司鹽運使,參政道。各駐防固山營的參領、協領、指揮同知、宣慰使、土遊擊。
正四品的官員包括京府府丞,各省守巡道員、鹽法道、副使道。防守尉、佐領、都司、指揮僉事、宣慰使司同知、土都司、兵備道。
從四品官員有知府、土知府、都轉鹽運使司運同、參議道。宣撫使、宣慰使司副使。
以下還有從四品到從九品的各種官職。
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知府是從四品,道台是正四品。而巡撫分兩種情況,一是其本職為正三品,才是加了兵部侍郎的銜就成為從二品。
而按照規矩,官員升遷時必須要一個品級一個品級的升才行。
沈葆楨自從四品的知府起家,因為戰亂原因,經曆了兩年就升為正四品的道台,勉強還可以說是因為軍功還不算太過份超規。
但是從正四品的道台,在家休養了一年,卻一躍而為從二品的加侍銜的巡撫,這個就太驚人了,這中間隔著的從三、正三這兩個品級呢,一下子就被忽略不計了。
這個升法,即便考慮到軍功因素,也是太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