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內,景清樓的一處幽秘閨房之中,氣氛凝重若鉛。
李清一身紫衣華服,眸中淚光閃爍,恰似星子墜空,卻又怒焰灼灼,她直視著麵前的嶽展,厲聲叱道:“嶽展!你究竟想怎麼結束倆的恩怨?汙毀本宮清白之軀,致本宮珠胎暗結,難道想抵賴不認?”
嶽展麵容之上滿是怯懦之色,心底亦覺愧疚難安。
他對六公主李清早生傾慕之心,這李清生性如焰,驕橫跋扈,對他向來冷眼以對,不假辭色,他卻唯獨對這性子癡心眷戀,難以自拔。嶽展自幼喪母,伶仃孤苦,其父定國公嶽毅又因朝堂紛爭而意冷心灰,整日裡除了養花就是釣魚,對他從來都是漠不關心。身為定國公府嫡子,他在這世間仿若幽夜孤星,在太學亦是混沌度日,唯盼日後承襲定國公爵位,平淡度日。
直至邂逅六公主李清,他的世界仿若雲開見日,曙光乍現。
猶記初逢之日,他偶然間偷看李清一眼,便遭其怒目嗔視,嬌聲責罵,稱他為呆子笨蛋。嶽展從來不信世間有一見鐘情之事,可在那一刻,情絲深種,再難解脫。
李清的活力四溢與肆意張揚,旁人視作驕縱無禮,在他眼中卻皆是天真可愛,嬌俏迷人,令他情難自已,自此展開熱烈追求,矢誌不渝。他踏遍長安街巷,隻為尋覓那最為精美的紫色綢緞,以博李清歡心。任她如何嗔怒咒罵,嶽展皆不以為意,心意堅如磐石,絕不言棄。
可這六公主李清仿若頑石一塊,歲月悠悠而逝,嶽展始終未能融化其心,心中滿是悵惘無奈。
十月十四,機緣巧合之下,嶽展偶然遇見李清在景清樓獨酌,眉尖眼角仿若被愁雲籠罩,儘是憂愁之色。他心中憐惜之意頓生,遂上前慰藉。
是夜,李清未如往常那般斥罵於他,反是在醉意醺醺之中,與嶽展傾訴兒時舊事。這令嶽展欣喜若狂,簡直是他這輩子最開心的一日,那情景至今他都銘刻於心,難以忘懷。
“嶽展,本宮醉了,扶我回房歇息。”李清身形搖晃,站立不穩,竟倒入嶽展懷中。
嶽展順勢攬她入懷,半攙半抱,步入房間。將李清安置於床榻之上,嶽展瞬間呆住,仿若被施了定身咒一般。
隻見李清雙眉微蹙,更添幾分嬌蠻之態;紅唇輕啟,仿若含珠吐玉,吹氣如蘭;側臥之姿,如那貴妃醉酒,慵懶迷人,眼神迷離,媚態天成,勾魂攝魄。李清見嶽展那癡傻模樣,狠狠的瞪了他一眼,大概是酒醉的關係,本來平時驕橫的一眼,在嶽展看來彷若重錘一般,徹底敲碎了他的意誌。
嶽展一時意亂情迷,熱血上湧,理智儘失,終是難以自製,鑄下大錯。
事後,嶽展滿心愧疚,懼意頓生,倉皇如驚弓之鳥,逃回定國公府。
此後,他便陷入無儘的暗殺陰影之中,每日如履薄冰,大有朝不保夕之感。時不時的就有丫鬟悍然突襲,招招奪命;飯菜下毒更是時有發生,著實驚險萬狀。種種刺殺手段接踵而至,令嶽展防不勝防。幸得定國公嶽毅昔日餘威尚存,家中虎賁衛殘部忠心耿耿,拚死護主,嶽展自身武藝也非泛泛之輩,方在險象環生中的境況下勉強自保,然而他深感提心吊膽,度日如年。
月餘之後,皇宮驚變,恰似驚雷乍響,震動天下。太子與皇後相繼死於叛軍,大華一時間仿若大廈傾頹,局勢動蕩不安。
值此風雨飄搖之際,嶽展突然收到李清書信,稱她現在有孕在身,邀請嶽展去景清樓尋她給個說法。嶽展不知真偽,心懷忐忑,思前想後,仍在重重護衛下赴約,這才有了今日的對峙局麵。
此刻再見李清,嶽展心懷愧疚,大氣都不敢出,仿若犯錯的孩童一般低頭不語。此時嶽展心情複雜,既有為自己的過錯而慚惶無地,又有聽聞李清有孕而暗喜於心,卻又懼怕她那如野馬一般的烈性,擔憂她再度遣人刺殺,那他的性命恐怕終是難保。
李清見嶽展那怯懦之態,怒火中燒,喝道:“你還算不算男兒大丈夫?若不能擔當,本宮為你決斷。你且聽好,兩條路給你選,要麼令你父進宮求陛下賜婚,要麼本宮將你的醃臢行為昭告天下,到那時定國府上下儘皆休矣。現在就給本宮答案!”
嶽展聞言,咬牙問道:“公主果真願嫁給我?”
“你這是何意?你既已壞我名節,竟還有臉如此發問?”李清目光如刀,直刺嶽展,似欲將其剖心挖腹,一探究竟。
“唉,如今宮中變故,正值國喪期間,我即便求親,陛下恐怕也不會應允。”嶽展歎息連連,愁眉不展。
“你懂什麼!本宮不比你明白宮中局勢?國喪?你可見中樞發喪詔書?陛下可曾為皇後、太子上諡?萬安宮大火,太子與皇後屍骨無存,陛下對此卻不聞不問,這就是說明陛下已經和宗室徹底決裂。你此刻去求親,陛下定會欣然應下。”李清又急又氣,恨聲道。
“那……那我明日便讓父親前去?”嶽展低聲囁嚅,仿若蚊蠅嗡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