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來,劉備軍就等於在滎陽站穩了腳跟,具備了守住此地的條件。
當然,袁氏不太可能從滎陽方向發動大軍進行反攻。
當初十八路諸侯反董卓,他們就在滎陽集結,進軍洛陽。
可如今,劉備的勢力是整個切斷了南方袁術和北方袁紹。
他們集結大軍攻擊滎陽並不是什麼合理的選擇。劉備在這裡任命了於禁和甘寧兩人,帶接近兩萬守備滎陽和卷縣。
這對於袁紹來說,將並州大軍集結不容易,可是渡過黃河也不輕鬆。
相同的,對於袁術而言,通過潁川出兵意味著他先前準備的運糧糧食路線全都要換掉,並且陸路帶著糧食成本那是相當高。而從陳留出發距離也相當遙遠,十分不劃算。
而且最關鍵的是,以劉備軍的實力,不管是袁紹軍還是袁術軍,單獨應對劉備軍主力都是十分困難的。所以必須要將主力兵合一處,才能保證優勢。
而劉備軍如今沿著黃河大排一字長蛇陣,按照閻象對袁術所提的建議:“蛇打七寸,我們隻要截斷黃河,劉備軍大軍不戰自潰。到時候,我們更可以進取兗州青州。到時候懾服袁紹,威壓孫氏,此為稱霸之勢。”
袁術對此自然是同意的,他想著稱霸天下自己稱帝又不是第一天了。
而袁紹在接到袁術出兵的命令之後,也在考慮如何出兵。
郭圖建議:“主公,何不趁袁術與劉備軍交戰,我們奪回滎陽?如此一來可以保留兵力奪回冀州。”
聽到這個建議,沮授即刻反對道:“袁術手下皆是碌碌無為之輩,如何抵擋劉備虎狼之師?若是劉備不敗,滎陽是否可守尚未可知。他大軍重回冀州,我軍獨立可以勝之否?”
袁紹想了一想之後,也明白了輕重緩急,叫停了郭圖和沮授的爭論道:“我軍此刻若是再分兵,恐不能戰勝劉備。隻要此戰取勝,自然可以收複冀州、滎陽。若是不勝,恐怕我等就得準備後路了……”
袁紹做出決斷之後,立即開始爭奪兵馬,準備於劉備水軍難以阻攔的區域渡河,配合南方的袁術集結大軍進攻劉備軍。
這一次,袁紹和袁術也顧不得已經深秋,衣著單薄的征召士兵能不能發揮作用,把所有堪用的軍隊都調集了起來,打算一次性的重創劉備。至少要讓劉備軍退回到濮陽一帶,方式切斷南北這樣規模的作戰計劃。
為了此次作戰,袁術抽調豫州兵馬,甚至是守衛汝南的三萬精銳士兵,一共湊了八萬大軍,號稱三十萬,兵發陳留,要與劉備決戰。
而袁紹也是召集眾將,在鄴城刮地三尺,集中了五萬步騎,號稱二十萬,南下去討伐劉備。
這兩股大軍,加起來雖然不過十餘萬,但是確實是劉備自征戰以來遇到的最強的敵人。因為,這可以說是袁氏的家底了,也是袁氏這些年裡所積累的全部精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