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南行也很清楚,袁紹和袁術的動作。大量物資的流向就像天上的月亮一樣的顯眼,沒有人會看不見。
所以,顧南行也不得不在青州、幽州和冀州開始動員預備營,送往前線以應對即將展開的這場大戰。
而這意味著,整個中國北方都被動員起來,戰爭以一種與之前曆次衝突都完全不一樣的形式展開。
因為,這是一次即將在冬日裡開始的戰爭,而這種氣候條件下的動員是對整個官僚和國家機器的一次巨大挑戰。
能夠在冬日裡把士兵們全須全尾的送到千裡之外本來就是一件巨大的挑戰,更何況後續還要他們參與到一場激烈的戰爭中去,這更是對動員能力的終極大考。
毫無疑問,袁術和袁紹的補給線更短,他們進攻的目標也更近,這將帶給他們很大的優勢。這也是袁氏的謀士們拒絕等待,在這個冬天立即開戰的核心原因。
一旦戰爭在冬日裡拖長,劉備軍無論如何都不可能維持得下去,他們最終不是在戰場上崩潰,就是不得不撤退,放棄他們的戰果。
可惜,他們確實是低估了劉備軍,尤其是低估了顧南行改革之後的劉備軍能夠提供的巨大力量。
組織起來的鄉士們第一次讓劉備軍管理的觸須深入到了鄉村,能夠審判財產的官府和自由展開貿易的集市讓劉備軍能夠有效了解各地經濟情況。
顧南行建立的以表格和數字管理軍需的參謀團隊則是根據這些數據,有效的製定行軍路線和各地需要準備好的物資,並且規劃日期和時間保證所有的物資和軍隊在指定的時間裡開赴指定的地點,保證具有更強機動能力和訓練更加有素的部隊能夠迅速到達前線。
到十一月初八,袁紹軍終於跨過黃河,再次向白馬前進的時候,劉備軍的防線也已經初步完成。
由於孫堅軍已經到達定陶,徐晃所部放棄了進攻定陶的計劃,撤回了濮水北岸,關羽所部騎兵也全數退到了到了濮水以北。
而整條濮水上,從酸棗到城陽,劉備軍動員了多達四十個營的預備役進行防禦。他們沿著黃河而來,迅速按照計劃逐步進入到各自的防區。
即使是劉備也感慨,一月之內,從幽州到青州,士兵們能夠準確到達前線,這真的超乎想象。
而也正因此,作為迎擊袁紹軍和袁術軍主力的劉備軍團本部,達到了三十個營步兵,十個營騎兵和五個營弓兵的驚人規模。並且還讓關羽帶領了一支包括五個營步兵、五個營弓兵和五個營騎兵的救火隊。
而這樣一支劉備軍主力,完全可以正麵對抗袁氏的任意一支主力。
甚至,龐統還建議過,要不然試試讓袁紹軍和袁術軍彙合,這樣對手必然是會正麵進攻劉備軍的。這樣,隻要一場大勝,就可以一勞永逸,徹底掃清對手結束這場可能曠日持久的大戰。
不過,他的建議被否決了。因為賈詡和諸葛亮等人都覺得,這樣太過冒險。劉備軍如今的動員能力世人皆知,他們憑借強大的戰爭潛力足以擊敗對手,無需使用這種冒險的手段。
更重要的是,濮水和黃河之間的這片區域並不大,劉備軍輾轉騰挪的空間很小。一旦戰事不利,劉備軍根本沒有調整的空間,這已經不是弄險,而是玩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