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這對於劉備軍整體來說卻也算不得什麼大事。因為劉備軍現在無論如何都要先擊敗袁氏,才能考慮進入關中解救漢帝的問題,以及如何應對曹操的問題。
現在,劉備軍最大的問題,依舊是如何對付袁氏的問題。
由於去年大戰剛起,就因為淮南大旱被打斷。袁氏麵對饑荒和瘟疫一片混亂,整個淮南戶數幾乎減半,很多地方十不存一,讓袁氏的勢力大減,尤其是對江東孫氏的控製力大幅下降。
而劉備軍則是在接收數十萬難民之後,也把注意力放在了安定內部,防止疫病,安定內部上。
並且解除了預備役的動員,恢複了幾乎所有戰線上的常態和生產。還在顧南行的投入下,將冀州、幽州和青州的水利設施進行了大規模的修複和優化。
不得不說,隨著市集這幾年的發展,各種各樣的工匠人才越來越多,許多被認為是失傳的工藝也被工匠們發掘出來。這為劉備軍改造水利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顧南行也不吝惜獎勵,一麵獎勵這些工匠,一麵命人編輯整理這些技術成冊。
而且,他還刻意要求一定要配圖。配置那種雕刻的圖樣,利用他傳授華佗和黃敘的素描畫法。
這種畫法有透視,有陰影,能夠清晰的反映結構和體積。對於有現代知識的人來說,這都是非常基礎的知識,可對於傳承知識,尤其是工藝技術確實非常重要。
有刻度的幾何體,能夠讓工匠很快就辨識出來,並且按照規格製作。其實想想現代人做模型就好了,這些模型必須要有具體尺寸,以及相應的三維圖示才易於製作組裝。
如果隻是一幅示意圖加上不多的文字,對於讀書人或許就是知道這件東西怎麼做,可是對於工匠來說,要重新搞出這項東西,無異於重新發明一遍,完全是浪費。
而且,顧南行還怕這些技術不方便學習,參照熹平石經的模式,模仿在鹽廠進行曬鹽的教育方式,在石頭上刻上文字和圖樣供人學習。
隻不過鹽廠的石碑要保護起來,這裡的石碑是開門做生意,放在堤壩邊供所有人學習使用,以保證未來還是可以繼續傳播這些技術。
而水利的恢複和人口的恢複,意味著劉備軍的糧食產量也注定在這一年恢複。
沒錯,就是在這建安三年(公元198年)的秋天,劉備軍迎來了一次糧食的大豐收。糧食堆滿了府庫,足以支持劉備軍進行一次大規模的軍事行動了。
而且,這一年裡劉備軍還利用淮南來得流民和草原上的歸附者,重新擴編了正規軍,如今,劉備軍有八十個步兵營,二十個弓兵營,二十個騎兵營。
不僅兵力強大了不少,實際上的戰鬥力也沒有因此削弱。
隻不過,養兵就要花錢,今年大豐收讓劉備軍可以支持作戰,但是未來可就不一定了,誰也不能保證年年風調雨順。
可是要爭霸天下,這軍隊擴充了,那自然是很難裁撤下去的,所以必然是需要趁著如今糧食還算是充裕,發動進攻作戰的。
可是,進攻的方向上如今就有了問題,所以劉備才會召集所有的重臣開會,討論今年秋天要向哪個方向發起一輪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