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四月,徐州的對峙開始。周瑜和孫策所指揮的大軍因為之前的計劃失敗,重新從良悅出發,以一萬新兵駐守下邳。
他們親自率領五萬大軍向駐守在九連山的劉備軍壓來,可以說是正經的泰山壓頂之勢。沒辦法一下子誰讓袁術軍原本就人多呢?
相比於黃忠和太史慈對自己精銳的信心,想要調集郯縣己方部隊與袁軍大戰一場,諸葛亮苦勸他們先行後撤步不要輕易冒險。
諸葛亮也很清楚,他的對手周瑜智計百出,實在不是一個容易對付的對手。搞不好對方就又在搞什麼偷襲埋伏,甚至是火攻之類非常規的戰法。
這一次,諸葛亮還真就猜對了,周瑜預計劉備軍會繼續屯住九連山,所以特意收集準備了不少引火材料,打算趁著夜色火攻劉備軍。這山勢再陡峭,隻要有樹,那你就沒法防火呀!
結果諸葛亮為了求穩這一撤退,就讓周瑜這一計是完全落空。隻好大軍一路前行前往郯縣,準備圍攻劉備軍的城池。
而劉備軍早已設置好了防禦陣地,在城外設置大營由太史慈管理,裡麵除了十三個營的劉備軍精銳,還有五個營的預備役,用來守衛營壘。
至於郯縣城中則是黃忠親率十五個營的預備役,以及十個營臨時征召集中起來的新兵守衛城池。
新兵用來作戰肯定是不甚理想,但是用來守城,數量相當的情況下,任那周瑜智計百出也是一籌莫展,隻能是讓大軍在郯縣外圍紮營準備尋找機會攻破對方的城池。
隻不過,就在城牆之上,一個少年正看著遠方袁術軍紮營,想著要怎麼對付這個對手。
正所謂來而不往非禮也,被袁術軍三番兩次施展計策,雖然都被他化解。可是對於謀士而言,算計彆人總是好過被彆人算計,因此年輕的諸葛亮已經在思考如何才能算計一次袁術軍了。
可是,他一直以來都和顧南行學習,又身在劉備軍之中。顧南行的策略一直是,隻要我軍夠強,憑借糧草的優勢,或者計策,逼迫對方和自己野戰,然後靠戰鬥力碾壓取勝。
這就讓我們的諸葛小兄弟缺乏一些用計策對抗對手的手段,誰讓本來打算教他計謀的賈詡,選擇讓諸葛亮來獨當一麵呢?
不過,這種獨當一麵的環境,有的時候也會激發一個人的才能,讓一個人更好的利用自己的所學去發揮自己的能力,去創造出獨屬於自己的戰法來。
就像現在,諸葛亮的小腦瓜裡就冒出來了一個獨特的主意,一個其他人想都不會想的奇怪辦法。
要知道,大多數人都想避免添油作戰,因為這種戰法無法最大限度發揮己方的優勢。
比如說賈詡在對付紀靈絞殺他的劫糧隊的時候,經常會布置徐晃率領兩千精兵押陣,一旦出現異常就突然一擊,然後迅速撤退絕不糾纏。這樣才能夠最大化己方的優勢,保證己方所有的兵力可以以優勢打敵方的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