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我以為不妥。若是我們真的毫無動作,他們隻要真的派出哪怕幾千援兵也於我們不利。不如我們將計就計,給他們一些教訓。”
“哦?說說看。”
在黃忠的允許下,諸葛亮講出了自己的計劃。那就是讓太史慈的騎兵前往蘭陵,做出要攔截援兵的舉動,誘使袁術軍進攻,然後秘密回援。在郯縣附近的九連山阻擊袁術軍,然後前後夾擊,一舉擊潰袁術軍。
這一計劃自然是得到了眾人的支持,隻不過,在遙遠的武原附近聽到了這個消息,一名青年人看著地形圖冷笑了起來。
“公瑾(周瑜的字),調出了劉備軍騎兵可有什麼不妥?”孫策問一臉冷笑的周瑜。
“伯符(孫策的字),這劉備軍中賈詡和顧南行未來徐州,本以為可以輕易拿下。想不到徐州還有人看出了我的計劃,居然還想給我來一出請君入甕。甚是可笑。”
“哦?公瑾怎麼知道他們已經識破了你的計劃?”
“若非知道我等計劃,怎麼會跑到九連山那種地方下寨?黃忠手下弓兵營之強世所罕有,又加上山勢險峻,易守不宜攻,在這裡下寨說要阻止我軍支援魯縣,怎麼不先想想如何出山?”
“那公瑾,我們如何做才好?我收到急報,劉備親率大軍出兗州,父親怕是很快就會調往定陶。到時候,怕是更難騙過對手了。”
“那我們就將計就計,我倒是看看你能看破我幾招。”
於是,孫策率領丹陽兵和江南精兵轉向,退回到良悅,似乎是放棄了支援魯縣的行動。實際上,孫策帶著精銳和本部兵馬,在沿著山路前行,要暗中伏擊可能從九連山中撤出的劉備軍人馬。
隻不過,這一手還是被諸葛亮看穿了。原因無他,間諜傳回來的炊火數對不上,諸葛亮馬上就知道對方要搞偷襲這一出。
這一點上,也是諸葛亮很多謀略實行起來都有的放矢的原因,他本來生性嚴謹,又師從顧南行這個嚴重的流程和表格控。所以,他的計策都有法度,並且依賴證據去進行判斷。
不像是周瑜,很多時候都是靠猜,靠感覺。可以說,這真的是兩個完全不同風格的謀士的交手。
但是,卻真的有一種針鋒相對的美感。因為,孫策伏擊三天以後,周瑜就憑借他那種敏銳的嗅覺感覺到自己的計劃暴露,率領這原本準備偷襲的一萬人馬是退回到了良悅,避開了太史慈騎兵和劉備軍主力的包圍,逃過一劫。
等到孫堅所部離開任城的消息傳來,雙方的鬥法也告一段落。因為再也沒有人會相信,周瑜和孫策會去用本部人馬支援紀靈。
於是,徐州的戰事也開始陷入了僵持,而周瑜終於知道了他的對手是一個名叫諸葛亮的少年,他是顧南行的弟子。
隻不過,周瑜暫時沒有行動了,諸葛亮就要發力了。他雖然是初次上陣,但是也有一顆建功立業的心。
而長期駐守徐州的黃忠和太史慈也是一樣的,數年之間此地風平浪靜,對於這些武將而言,那自然是沒什麼立功的機會。這一次難得有了機會,眾人都頗為興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