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袁隗一方麵將孫堅從南方襄陽戰線調回來,向北去阻截呂布向南進攻,同時將駐守汝南的兵馬派出來,阻止呂布向東擴張,然後再從陳留調兵,阻止呂布向北進攻。
而且,袁隗前思後想,把三路兵馬都交給了孫堅指揮。他知道喬瑁等人難以支撐此等的戰役指揮,在呂布麵前非得是同樣的猛將才能支撐。
袁紹兵馬在河北對付劉備不可輕動,那就隻能辛苦孫堅了。
對此,孫堅倒是無所謂。不論是攻城還是對付呂布都是艱難的事情,他做什麼都可以。
尤其是他最近請到了一位名士張紘,此人足智多謀,孫堅引以為謀主。畢竟,他如今也在袁氏的封賞之下開府儀同三司,沒幾個好用的自家人手可不行。
當初在劉備手上吃虧太多,所以孫堅特意在任城一帶打聽名士消息,親自請來了這張氏兄弟作為自己的謀士。
尤其是張紘的建議,孫堅那基本是從之如流。這一次,張紘給他分析,呂布這次進攻南陽,雖然說是曹操的決定,但是他估計也想不到呂布如今勢力會這麼強。所以,呂布橫掃南陽之後,必然不會真的出兵策應,最多口頭嘉獎,讓他兼領南陽太守,甚至是豫州牧,用來影響袁氏。而呂布自身,如今已經連下八縣,補充了糧草軍械。但是他手中精兵,馬匹損失慘重,如今也急需休整。而休整的地方,在南陽之地選擇隻能是宛城。
所以,隻要孫堅能夠率軍堵住幾處通向宛城的道路,守衛周圍的縣城,那自然就可以堵住呂布擴張的步伐。等冬天一過,呂布劫掠過得南陽兵馬錢糧不足,到時候這些秦人必定軍心不穩,一舉可破!
孫堅點頭稱是,馬上建議其他兩路兵馬的指揮者喬瑁和呂範,其他兩人本就不善進攻,自然也是從善如流。
要知道,袁氏這三路兵馬加起來也是實打實的十萬大軍,還都是經過訓練的。他們往宛城附近一卡,呂布果然是再也難有寸進。
哪怕是曹操送來了讓他兼領南陽太守的任命,他也是難以再讓任何一縣投降自己。雙方就這樣僵持了下來。
而孫堅離開之後,襄陽城下劉表軍和袁芳軍誰也奈何不了誰,隻能是僵持。
而另一邊江夏之戰中,袁術的水師無法擊敗黃祖。要知道,黃祖在得到文聘率領的荊州水師支援之後,水軍近十萬,大小船隻無數。袁氏水師所建立的時間尚短,根本就沒辦法攻破這樣的水師。
在損兵折將之後,江夏的攻勢也就停了下來。不過,袁術在賊不走空的思路之下,乾脆搞了一出攜民渡江。反正這也是袁氏既定計劃之中,就是把荊州民眾遷往江東,作為墾殖的人口。
具體墾殖當然是江東士族去做,他袁術就從中掙點錢而已。這麼多水軍閒著,也太不符合他的個性了。
而南方戰事不順,最頭疼的卻是沒遇到襲擊的袁紹。他負責應對劉備的進攻,可如今劉備大張旗鼓的備戰,但是卻無法從中看出劉備到底要進攻哪裡。
這讓袁紹是頗有些有力無處使的感覺,與眾謀士和武將商議,他們各執一詞,但偏偏各有道理,都很難反駁。
於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袁紹乾脆選擇了以不變應萬變,大軍屯住鄴城附近不動,等劉備軍出手。反正,他們集結的地方看,隻會對冀州、兗州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