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宴會,許多新人都得到了合理的安置。尤其是荀攸,作為了解清楚了劉備軍考核體係,又思路開闊不拘泥於儒家或者某種理念的人,簡直是劉備軍麵試官吏的不二人選。
雖然說顧南行設置了KpI考核製度,但是晉升和任命這種事情現在還是非常隨意的,經常是劉備和顧南行想到什麼就指定什麼。
劉備作為相人大師,他所任用的大多數都比較準確,可顧南行沒有這個本事,他隻是依照數據看個大概。
要知道,人力資源也是資源,隨著時間拉長,以及管理區域和官吏越來越多。已經出現過不止一次,讓適合管律法的人去做貿易,讓適合做生意的去管軍事這種事情。
在古代社會,這種事情那是相當之多,也非常常見。哪怕是科舉考試之後,從翰林院外放的官吏,他們學問很好,可是大多數甚至連律法也背不完全。畢竟,考試也不考這個呀!
舉例來說,海瑞為官之所以豪強退避的一個關鍵原因,就是他熟悉大明律,而且看得懂各種魚鱗圖冊等等。
顧南行倒是不知道這些曆史知識,他是實踐出真知。可他也知道,怎麼樣解決這個問題啊!那就是建立一個人力資源部門,一方麵要幫助顧南行他們考察官員們績效如何,另一方麵,也要發掘這些人擅長什麼,更有效的把他們配置到合適的崗位上,並且進行合理的調整。
這個崗位要第一時間幫顧南行處理所有與他同來的世家子弟的安排問題,順便整理所有劉備軍轄區內的官員職位和崗位,確認需要多少人怎麼管理。最關鍵的是,初期除了原本管理這件事的禮官和幾個小吏之外,就荀攸自己乾這件事。
所以,荀公子加油吧!
但是,隨著顧南行的政策逐漸拓展開,他的實用與儒家的區彆也被他的老師等人察覺。
就像現在,顧南行和劉備就隻能是坐在三位大儒麵前,像是學生一樣接受三位老師的訓話。
“李兄,你弟子的易行道當真不得了,非儒非法,卻儘得法家精髓。縱商鞅重生,也不及萬一。”
鄭玄坐在桌前,看似調侃的對著李衍說道。如果以藍星華夏人觀點看,這話是讚揚的話。可是,如果以儒家學者觀點來看,把自己的做法說成是法家什麼意思?商鞅創造了暴秦,自己身死於自己的法律裡,是什麼比喻?
李衍也知道,這鄭玄對於顧南行一切強調法度,並且把法律和規定深入到財產和官吏管理之中頗為不滿,便對著顧南行說:“南行,鄭師說你是法家弟子,可有此事?”
顧南行見狀急忙解釋道:“師父,盧師,鄭師,弟子絕非學的法家!商鞅、韓非之法,皆是束民之法,無論何事都用刑罰來管束。我所行都是以‘仁’為先,儘量不用刑來管束眾人,怎麼能說我是法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