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下子就激發了東阿將士們防禦的決心,再加上焦觸本身沒打過什麼攻城戰,所以一時之間就僵持起來。
這就給了劉備軍反應的時間。鮑信和鮑忠立即要發兵救援東阿,這地方他們花了好幾輪口舌,又許諾了郡丞的位置才拿讓兗州士族之中頗有人望的陳宮投效,肯定不能放棄。
而於禁軍原本就駐紮的離東阿不遠,為了給養和與東阿縣令陳宮的談判,才一直屯住原地。
如今,既然袁氏已經開始攻城,那於禁和他訓練的一萬精銳馬上也開始了進兵。作為經過了劉備軍全套培訓的將領,於禁自然也知道這東阿作為兗州外圍重要據點的價值,也知道自己老上級鮑信和鮑忠必然要他去救援。
隻不過,袁氏也早有準備,以高順為領軍的另一支兗州士族的部隊,就在城外五十裡找了個地方迎擊於禁所統帥的劉備軍。
打仗這件事到底是簡單還是困難,這件事情因人而異。對有的人那是非常的簡單,隻要振臂一呼,率領大批人馬衝上去就贏了。對於另一些人來說,打仗是一件麻煩的事情,從行軍到布陣,從前進到後退那肯定都是非常複雜的,需要無數規矩和嚴格的秩序。
恰好,高順和於禁都是覺得打仗是非常複雜的事情,也恰好他們都是兗州出身的軍官。
這本來可以說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在精銳程度上,高氏投下重注培養出來的精銳士兵,全身鎧甲加上各種兵器,那自然是沒話說。這一千人就算在劉備軍中也罕有敵手。
於禁看到這支全身披甲的精銳也是十分的頭疼。不過,在看到大多數其他世家的部曲之後,他又覺得自己這一仗勝算有了八九成。
高氏的部隊軍容嚴整,訓練有素。但是他們隻有一千人,其他兗州士族可拿不出高氏這麼大手筆的精銳部隊,也沒有高順這樣良將給他們訓練士卒。
可於禁的部隊不一樣,他們全都是劉備軍旗下的士兵,由他和劉備軍眾將按照《條令》(顧南行定下的規矩和基本作戰守則的集合,經過整理之後的升級迭代優化第一版)訓練而成。
這些士兵單論勇猛和裝備可能不如高順手下的陷陣營。但是,如果比戰術素養和鬥誌,於禁覺得他這邊的優勢可比對方大多了。
看高順布陣,他布了一個典型的鋒矢陣,把陷陣營放在最前端,後麵各路人馬是一字排開。頗有點未來千五百年之後,大明朝時期,家丁精銳負責進攻猛衝,剩下拉來的壯丁負責加油打氣的意思。
麵對這領先版本一千五百年的戰術,於禁倒是想起了顧南行上課時候隨口提起的一個戰例。就是一位名將,利用對方中軍太強,把普通部隊放在中間,最後兩翼擠壓將對手圍在當中然後一舉剿滅的戰例。
在於禁的理解裡,張飛那種幾十騎兵堵門的戰術,與這個戰例的原理相似,都是要讓對手逐漸陷入包圍之中。
所以,於禁略微調整自己的作戰安排,左軍三千人,右軍三千人,中軍三千人。但是於禁給左右兩翼各加強了五百名弓箭手,並且用中軍的一半弓弩手隊伍,和兩翼交換回來了兩隊用於肉搏的精兵。
於是,一場雙方都想打的戰鬥就這麼展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