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你沉什麼冤得什麼雪?你配麼?你隻有以死謝罪,我侄兒方才能沉冤得雪。”
董太妃厲聲訓斥道。
刑榮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什架勢,死死扛住董太妃的訓斥。
“太妃息怒,卑職隻是想儘一份力,這並沒有錯,其實卑職的小命不打緊,打緊的是案子還沒查不清,案子可能有內情,卑職想抓到幕後的真凶才自裁,否則卑職死不瞑目。”
刑榮為了活命表了一番忠心,隻是這樣的忠心沒人要。
董太妃不會讓刑榮活下去,董太妃早想好如何取邢榮狗命。
“刑通判,案子不用你管,你自儘就行,開封府沒有你可能轉的更好,自你臨時負責開封府以來,東京汴梁城內外亂的不得了,而你隻顧撈錢,你是吃飽了,我們董家卻倒了大黴,你不死何以服天下人之心。”
董太妃總逼刑榮去死,這讓刑榮苦不堪言。
本來刑榮是很顧忌死的,可董太妃就是要刑榮去死,刑榮唯有忍著,再不然就是顧左右而言他。
“太妃,你不知道這個案子的複雜性,這個案子看似簡單,其實一點不簡單,童意極有可能被人收買了,有人買凶殺人,卑職就想循著這條線查下去,讓案情水落石出。”
刑榮賣力的說著,董太妃卻沒興趣聽,董太妃仍堅持自己的意見。
“刑通判,你不要臉皮厚,你現在隻有一件事可做就是畏罪自儘,這樣方不會連累家人,不然本太妃不能保證不動你家人。”
董太妃見刑榮油鹽不進,她馬上以刑榮家人相要挾。
這正是刑榮的軟肋所在,刑榮雖然卑鄙無恥,但刑榮最在意家人,尤其是他父母,刑榮馬上懇請董太妃彆動他家人。
“太妃,卑職是有罪,但禍不及父母妻兒,正所謂殺人償命,他已經服法了,太妃你就放過卑職吧。”
刑榮這廝還是想活命。
董太妃不想跟刑榮廢話,再講下去也是浪費時間,不如找個由頭結果刑榮,來一個意外也很正常,董太妃想畢即瞪了侍衛親軍許都頭一眼。
這瞪眼正是董太妃與許都頭商量好的信號,隻要董太妃瞪眼,許都頭便開始弄刑榮,許都頭要弄死刑榮才會收手。
此時的刑榮心裡雖然很怕,但還沒想過侍衛親軍敢動他。
許都頭早被董太妃收買,已經想好怎麼讓刑榮死於非命,隻是在實施過程中出了一點紕漏,不然就完美收手。
可憐刑榮到死都沒料到董太妃膽子這麼大,居然敢令侍衛親軍精心設計了他的死,不然他在得知董太妃殺來後,怎麼也要向中書門下求救。
一個時辰後陸知心得知刑榮的死訊。
陸知心在得知董良之死之後就想到刑榮會死,隻是沒想到會這麼快,更沒想到董太妃會這麼不講武德,把怨氣灑在一個通判身上。
陸知心想追究一下責任,可有另一件事必須立刻辦好,刑榮一死,偌大的開封府似乎沒官員管,這可不行,陸知心馬上召集錢伯華跟韓秉商量,確定人選後例行公事報吏部審核,沒想到遭吏部駁回,講這個沒有經廷議不能作實。
陸知心聽完有點懵,小小的吏部怎敢拒絕中書門下所做的決議,王侍郎不想混了嗎?這裡邊或許是董太妃在操控。
若在以前,陸知心定會給吏部一點顏色看,可現在不行,因為有那個討厭的董太妃在,陸知心便要講點技巧與方法,吏部不是講沒廷議不作實嗎?那就召開緊急廷議把這事商榷下去。
然令陸知心意外的是,廷議還沒開始董太妃便不請自來。
陸知心不好趕董太妃走,便問董太妃怎麼來了。
董太妃笑咪咪的。
“陸中書,本太妃關心兄長的案子,故來旁聽一下。”
你是旁聽嗎?你分明是來做主的,陸知心依脾氣很想懟一下董太妃,考慮到剛開始不宜太躁動,陸知心便忍了一手。
“太妃,你兄長的案子尚未確定主審,故案子毫無進展,如太妃希望案子有進展須確定主審。”
陸知心本就有點不耐煩,想儘快把董太妃打發走。
董太妃卻不是一個好打發的人。
“陸中書,這還能怪本太妃嗎?上回本太妃已經確定主審人選,你們出於私心沒通過,你們究竟是出於何種考慮沒通過本太妃確定的人選,本太妃希望你們給一個合理解釋。”
想要合理解釋?這可能嗎?我們為什麼要向你解釋?
陸知心臉上寫滿了憤怒。
“太妃,上回不是我們不通過,實在是你確定的人選不妥當,那人是比較的聰明,可他對朝廷而言就是一個禍害,我們不能讓這個禍害再有機會進入朝廷。”
聽陸知心的口氣,似乎不是一般討厭那人。
董太妃反倒感覺得那人比較的好,董太妃說:“陸中書,不是本太妃說你,你身為大宋朝的宰輔,理應有寬廣的胸襟,正所謂宰相肚裡能撐船,你肚裡是不是也要撐點什麼?”
董太妃對陸知心來了一通指責,指責陸知心沒有寬廣的胸襟,這讓陸知心十分惱火。
“董太妃,微臣的胸襟己經夠寬廣了,不然那人怎入的了朝堂,出朝堂後還能活命?現在的問題是微臣的胸襟太寬廣了,讓不少小人有機可了乘,微臣必須在這方麵有所警覺才行。”
陸知心來了一個反包圍強勢反擊董太妃。
董太妃不甘示弱,再度指責陸知心。
“陸中書,這隻是你單方麵的感覺,我們可沒這種感覺,據本太妃了解,那人之所以能出仕完全是因其個人能力,至於怎麼活了命,還用本太妃說嗎?”
董太妃現在就是想拆陸知心的台,跟陸知心對著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