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程越官複原職(1 / 2)

豐華傳 小眾的讓步 5798 字 3個月前

陸知心可不會讓董太妃拆了台。

“太妃,微臣問心無愧就行,對了,太妃,你此番不是來了解你兄長的案子嗎?由於你兄長的案子尚未決定主審,你兄長的案子尚無任何進展,太妃可先行回宮,一有情況微臣會第一時間稟告太妃。”

陸知心居心叵測,講這話就是想趕董太妃回宮,須知董太妃可不好趕,董太妃有自己的立場。

“陸中書,多謝你的關心,本太妃暫不想回宮,還想聽聽其他的,因為本太妃侄子也讓人害了,本太妃要討一個說法。”

討說法?這說法是你想討就能討的嗎?刑通判不是也死了嗎?

陸知心一臉不悅。

“太妃,據微臣了解,你侄子的案子就是一普通的案子,就是與一捕快在賭坊起衝突所致,與你兄長的案子如出一轍,這事一開我們很心痛,我們可以怪刑通判沒有管好東京汴梁城,刑通判在這裡邊是有責任的,但罪不致死,一個朝廷命官就這麼橫死,是不是亂了章法?另外東京汴梁城之所以這麼亂,很大程度上與刑部無理扣押開封府權知有莫大關係,如果開封府有權知坐鎮,東京汴梁城治安是不是要好一點。”

陸知心真夠扯的,居然把一部分責任甩給了刑部,似乎想讓董太妃去找刑部的麻煩。

董太妃不會上當,董太妃早知道陸知心狡猾,當即駁斥。

“陸中書,你可不能妄下結論,你從表麵看這兩起案子很簡單,可實際上是另有玄機的,是有人在針對我們董家,想殺垮我們董家,本太妃決不能坐視不管,必須強力介入才行,看是哪個壞人所為,至於刑通判之死也許是意外,大宋朝每天都有意外,發生在刑通判身上很正常。”

董太妃將刑通判之死歸於意外,立馬招來了三司使韓秉反對。

“太妃,下官說幾句,聽說刑通判死的時候,太妃正帶著侍衛親軍在開封府大動乾戈,據可靠消息,正是因為侍衛親軍的大動乾戈,刑通判才死的,不知太妃對此有沒有解釋?”

三司使韓秉居然要董太妃解釋一下,韓秉弦外之音就是講董太妃與刑通判之死有關係。

董太妃聽不得這話,瞟了一眼韓秉。

“韓大人,你就蠻搞笑的,本太妃在開封府,刑通判的死就該本太妃負責嗎?天底下沒有這種道理,相反本太妃認為刑通判之死可能是他自己造成的,他得罪人,人家找他尋仇而已。”

董太妃這話一講,眾臣一陣嘩然。

刑通判得罪的人不就是董太妃你嗎?董太妃這是在說自己嗎?

董太妃見眾臣奇怪的看著她,才知道自己剛才說錯話,又補了一句。

“韓大人,你要本太妃解釋啥?本太妃憑啥要向你解釋,你這是惡意懷疑本太妃,是大不敬!”

董太妃語氣相當的嚴厲,似乎是沒把韓秉放在眼裡。

三司使韓秉聽到這語氣,臉一下陰了下去。

“太妃,你急什麼?下官又沒說是你殺了刑通判,隻是你剛好在現場,你就有義務把事說一說。”

“本太妃雖然在現場,但是確實不知這個事是怎麼發生的,本太妃離開後才知道這個事,韓大人你什麼意思,你非把這事往本太妃身上扯嗎?你是不是看本太妃好欺負?”

董太妃一副委屈的表情,要破口大罵韓秉。

韓秉以前就知道董太妃不好惹,現在算是領教,不過韓秉並不怕,董太妃充其量隻是一個婦人,動不了韓秉。

“太妃,下官隻是隨口一說,你若與此事無關犯不著這麼著急。”

韓秉這話有另一個意思,那就是在講董太妃可能是主謀,否則不會有這麼大反應。

董太妃很敏感,韓秉的話中話聽的是一清二楚,她馬上纏了上去。

“韓大人,你這話什麼意思?你是不是想講事情就是本太妃乾的?你如此針對本太妃,本太妃有理由懷疑你就是謀害董家的大賊人,我兄長與我侄兒皆是你差人害的。”

董太妃一不作二不休索性給韓秉扣了一頂大帽子。

三司使韓秉可戴不起這麼大的帽子,立馬給自己開脫,講董太妃不了解情況就蓄意攻擊他。

參知政事錢伯華見三司使韓秉落了下風,馬上出手幫助三司使韓秉,再不幫恐三司使韓秉撐不住。

“太妃,韓大人可不會謀害董家,以韓大人在朝為官幾十年的名聲,老夫可以替韓大人擔保,至於刑通判之死,老夫認為韓大人要太妃你解釋一下很是合理,太妃你隻要沒做過就沒什麼擔心的。”

參知政事錢伯華力挺三司使韓秉,還勸董太妃要放下戒心,眾臣見狀趕緊出言附和。

董太妃麵對眾臣的附和聲一點不懼。

“錢大人,你不要以為你們人多就可以肆無忌憚,本太妃什麼風浪沒見過,先皇在時就告誡過本太妃,說眾臣之中有不少的奸逆小人,叫本太妃防著點,今日一見果不其然。”

董太妃關鍵時刻把先皇抬了出來。

陸知心聽到這臉都綠了,這董太妃果真明堂多,曉得抬先皇出來懟眾臣,先皇一出,那是無人敢隨便搭腔的,現在有一個問題,皇帝不出聲,皇帝似乎是在用沉默方式力挺董太妃作妖。

“太妃,哪都有奸逆小人,奸逆小人其實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前是人,人後卻是鬼。”

陸知心冷冷告誡道,算是把先皇這個擋箭牌給擋了。

皇帝這會出言了,這麼看來皇帝是有點沉不住氣,都囉嗦這麼久,還未談到正事,這朝何時能退?

“各位,就不要信口胡扯,談廷議的正事要緊,你們不是要定開封府通判人選麼?朕提一個,原開封府通判程越表現不錯,可以臨危受命救東京汴梁城於水火。”

皇帝居然提那個程越做開封府通判?那廝還沒死嗎?那廝隨那位林大人的倒台一同消亡,原以為那廝死了,沒想到皇帝今日會提他,想來他一切安好,不然皇帝不會提他。

陸知心還沒表態反對,董太妃即出言讚成。

“官家,你這個提議好,程通判是一個好官,先前做官的時候就比較的清廉,東京汴梁城若是在他的掌控之下不會這麼糟糕”

董太妃對程越的誇讚超出了陸知心的理解範疇,更為嚴重的是,董太妃此舉有乾政的嫌疑,隻是陸知心這個首輔不好講董太妃乾政,換一個人來講才妥當,於是陸知心把目光投向了知諫院的老大劉羽。

劉羽看到陸知心投來的目光便有所明白,他略微思慮了一下就站了出來。

“太妃,這可是國事,你是不是不宜隨意表態?否則你就是乾政,你不知道大宋朝的規矩嗎?後宮之人是不得乾政的。”

劉羽來勢洶洶,上來就講大宋朝的規矩,還給董太妃扣了一頂乾政的帽子。

董太妃對劉羽的底細很是熟悉,根本不想理劉羽講的乾政。

“劉知諫,說到規矩你懂嗎?你上回就出格一回,在青樓廝混被逮個正著,你被逮到不僅不承認,反而耍起了無賴,還擺你那個臭官威,是不是二十大板打的不夠重,導致你皮癢說本太妃乾政?虧你說的出口,你先把自己的問題交代清楚再來講彆的。”

董太妃對著劉羽就是一通劈頭蓋臉的訓斥。

劉羽臉皮不薄,董太妃這通訓斥還打擊不了他,他一點沒有退縮。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