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複的搭話很讓高官們驚訝,而徐複的話正合皇帝的意思。
皇帝馬上響應了徐複的說法。
“徐中丞講的對,在大宋朝誰也不能隨意殺人,即便你身居高位受了不公平對待也不行,濫殺就是不對,為給無辜受害者一個交待,朕決定讓刑部徹查此案,還天下人一個公道。”
皇帝未經商議便要刑部徹查此案,擺明就是在偏袒董平安跟徐複。
龐賢東聽到有點急,可他份量不夠,他推翻不了皇帝的決定,如果陸知心能出麵,那就好,那才有可能推翻皇帝的決定。
眾高官也非常知道這個,他們一致看向悶不作聲的陸知心。
陸知心在這種形勢下不得不站了出來。
“官家,叫刑部徹查是不是不妥?現在的刑部在南平王的掌控下完全變了味,郭侍郎和陸權知被刑部無理扣押,至今無任何說法,南平王則更好笑,早朝都不來了,南平王是心裡有鬼嗎?官家若是再縱容此事,隻怕會出大事。”
陸知心特意強調會出大事,這能嚇倒皇帝麼?恐怕不會。
皇帝沒有表現出一點異常。
“陸中書,你多慮了,若想證明龐樞密的清白,眼下就隻有刑部才能證明了,讓開封府或大理寺去可能都不能服眾,朕這麼安排完全可以為了龐樞密的清白。”
說的真是太好聽了,為了龐樞密的清白?有這可能麼?陸知心不明白皇帝為何這樣說,皇帝的話怎麼聽怎樣彆扭。
“官家,你在做決定之前是不是該問一下臣子們的意見?聽了臣子們的意見再做主不好嗎?你現在這麼做,微臣認為官家的決定欠妥當,完全沒有顧忌眾臣的感覺,官家你不知道眾臣對現在的刑部相當失望嗎?現在的刑部隻會亂抓人,官家若是真心為朝廷好,此時真不宜安排刑部再接案子了,當下必須先把刑部的問題查清楚,不然朝廷危矣。”
“陸中書,你是不是有點危言聳聽了?南平王一心為朝廷,朝廷豈會危矣?反倒是龐樞密的行為更可怕,他到哪,哪團滅,這才是真正的可怕,如果濫殺者都得不到應有的懲罰,百姓何以安居樂業。”
董平安還是選擇攻擊龐賢東,仿佛龐賢東就是一隻軟柿子
龐賢東氣的要命,隻能氣鼓鼓的懟董平安。
“董尚書,你休得胡言亂語,本樞密懲罰惡人,輪不到你說三道四,你把吏部管好就不錯了,其他的你管什麼管?”
“龐樞密,其他的我為什麼不能管?牽涉到那麼多條人命,我就是要管。”
董平安振振有詞說。
董平安剛講完,徐複馬上站岀來力挺董平安。
徐複今日的表現有點反常,讓人摸不著頭腦,按理徐複跟董平安平時沒什麼交流,以前徐複也沒見幫過董平安,現在徐複總挺董平安乾什麼?這或許是南平王的意思,南平王雖然不上朝,可把什麼都安排好了。
陸知心就想會會這個徐複。
“徐中丞,今日真是辛苦你了,你這麼儘心儘責到底為了誰,你怕不怕過河拆橋?”
陸知心雖說沒講誰會過河拆橋,可傻子都知道他講的是董平安。
董平安很是不爽,若是彆人這麼含沙射影,董平安早就懟了,可講這個話的人是陸知心,董平安便不好懟。
陸知心講的這個話雖不中聽,可徐複並不打算介意,不過徐複為了麵子問題還是得說上一說的。
“陸中書,你提醒的對,隻不過下官還沒遭遇過河拆橋,其實今日朝會討論的事情很簡單,隻須把心放寬即可,有些事情官家既然做了決定,做臣子的執行便是了,冒然反對很不好。”
徐複讓陸知心服從皇帝的決定,陸知心決不會服從,陸知心不但不服從還得頂回去,不然就是縱容徐複了。
“徐中丞,你不能這麼說,朝廷大員在祥符遭遇不測,按理來講祥符縣衙有關人等就是死罪,至於有無辜之人喪命,那也不該刑部來查,你沒發現嗎?刑部己經不是朝廷的刑部,都成南平王整人害人的工具了,你身為禦史中丞該該第一個彈劾的,你現在不但沒提彈劾,反而在助紂為虐,這又是什麼道理?如果今日朝會決定不了刑部的事,那本中書將獨斷專行,替天下人掃除奸逆。”
好一個替天下人掃除奸逆,這是不把皇帝放在眼裡了嗎?徐複很是震驚,不過徐複還是要勸慰一句。
“陸中書,獨斷專行可不是一個好事情,你確定要這麼乾?在下官看來刑部並未出格,陸中書你這麼乾想過天下人的感受沒?”
“徐中丞,什麼叫天下人的感受?本中書就不能替天下人掃除奸逆麼?你不同意的話完全可以進行阻攔,不過你攔的住嗎?”
陸知心強勢的反問,陸知心這口氣很強勢,有點像是在挑釁了。
徐複聽到這話不能不服下軟。
“陸中書,還是你厲害,我們都怕了你,你愛怎麼樣就怎麼樣,不過下官得順便問一聲,陸中書你需不需要我們配合你收拾刑部?”
“徐中丞,你不要太放肆了,你做好自己本份就不錯了,其他要你管什麼管,本中書是要收拾刑部麼?你豎起耳朵聽清楚了,本中書是要整頓刑部,不能讓壞人掌控了刑部,眾臣都看得到,南平王入主刑部以來就沒乾過好事,這樣的人不能留在刑部。”
陸中書聽出了徐複的話不對,自然要全力反擊。
徐複一點不懼陸知心。
“陸中書,這裡是朝堂,官家在呢,你不把我們放在眼裡沒關係,可你不能不給官家麵子,另外下官須強調一點,你可以決定一些事情,官家為什麼不能決定一些事情?”
徐複開始質疑陸知心的所做所,眾臣聽了不免有些議論。
眾臣猜測徐複今日之所以這麼頑強,完全是南平王交代的結果,有南平王的撐腰,徐複是不會退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