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回歸本意,家國大義【二合一6000字】(1 / 2)

隨著東海郡日新月異的發展,馮一博也在不斷對東海郡的權利構架進行改進和完善。

如果將東海郡與大魏作比。

他這個東海郡王就相當於皇帝。

大方向的框架和戰略,都由他親自把握。

那秦可卿、王熙鳳,加上狗子、猛子四個人,就相當於東海郡的內閣成員。

負責的是,按照馮一博給出的框架執行填充。

還有就是做一些不影響大局的決策。

而分化出來的五司自然對應的就是六部。

瑞珠負責的人事司,對應掌管任免的吏部。

平兒掌管的軍事司,就是東海郡的兵部。

鴛鴦所在的財務司,掌管財權是戶部。

襲人負責的匠造司,毫無疑問是工部。

至於茜雪負責的律法司,自然是執掌刑名的刑部。

如今,就隻缺一個對應禮部的文化司。

可惜的是,這幾個人都沒什麼文化。

甚至有的都大字都不識幾個,還是到了這邊之後,為了公文往來才慢慢學的。

因此文化司掌印一直懸而未決。

五女負責各司,雖隻有一個月左右的時間。

但之前也一直以黑龍侍者的身份,在各處行走。

所以匠人們聽說花掌印來了,頓時都將目光轉了過來。

其中一人看到馮一博,頓時詫異了一下。

還有些不敢置信的道:

“大人?真的是大人!”

他一邊說著,一邊激動的上前。

興奮的手都不知道該放哪了。

馮一博看他有些眼熟,卻叫不出名字。

可聽到“大人”這個稱呼,又隱約有了些頭緒,就遲疑道:

“你是……大鼻子島的領頭吧?”

這人正是當初在大鼻子島,從倭寇手裡救出來的匠人之一。

他當時就是匠人之中,技術最好的幾個。

所以馮一博就點了他做領頭的。

沒想到,在匠造司裡他也還是領頭人之一。

這屋裡的匠人自然不是一般人,正是各處工匠們的領頭人。

那匠人聽到馮一博的話,頓時更加激動,使勁點頭道:

“對對對!大人竟還記得我!”

說著,似乎想起了什麼,又連忙拜倒。

慌亂的拜了拜,道:

“不對!小的參見黑龍王!”

後麵的匠人頓時麵麵相覷,隨後就跪了一地。

匠造司的匠人們,整日裡都在司裡鑽研。

以求能在技術上有新的突破。

到時不僅有獎金可拿,還有職稱可評。

現在職稱最高的就是用“鐵芯銅體”法,解決火炮炸膛問題的匠人。

他已經被評為高級匠造,距離大匠也隻有一步之遙。

除了獎金之外,每月還有十個金龍的補貼!

他們的住處,也在這旁邊的匠造司家屬大院。

所以對於外麵的消息一無所知。

黑龍王到來的事,他們是一點風聲也沒聽聞。

此時一個個都還沒反應過來,有些發懵的弄不清狀況。

馮一博先將他扶起,又對後麵人笑著道:

“不必多禮,諸位也都起來吧。”

說完,又向那匠人問道:

“你也是咱們黑龍府的老人了,說說大家在討論什麼呢?”

那匠人一聽,頓時一副自豪模樣。

黑龍王都記得他,以後在這匠造司可有的吹了。

“我們在討論銃管的問題,前些日子火炮容易炸膛的事,用鐵芯銅身的辦法解決了,就有人想試試能不能將火槍也用一樣的法子。”

火炮容易炸膛,是因為無論銅還是鐵,在冶煉過程中都有雜質。

這就導致金屬會在一定程度上發生性變,造成延展性變差的的後果。

再加上鑄造方式的限製,炮管內外都會產生“蜂眼”。

二者疊加,就導致炮管的承受力大減。

一旦火藥超量,或者使用次數增多,就會出現炸膛。

而鐵芯銅身的法子,是利用了鐵的延展性和銅的硬度相結合。

也就是在銅炮管裡嵌入一個鐵皮管。

這個法子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火炮鑄造的問題。

但是……

“隻是火銃和火炮畢竟不同,用澆鑄的法子,不管是用銅料還是用精鐵來做,哪怕是鐵芯銅身的法子,都有一定的缺陷,所以還是隻能用穿孔鍛打的方式,可這樣產量又太低,達不到軍隊的要求。”

鑄造的銃管強度低、重量大不說,還更容易炸膛。

而鍛打的銃管倒是合格,但東海郡哪有那麼多的鐵匠?

產能自然跟不上軍隊的需求。

馮一博聽他說了這麼多,不由沉吟了一下,才道:

“這次出征肯定趕不上了,所以也不必急於一時。”

打完倭國之後,恐怕又要休養生息一陣。

暫時沒有什麼大戰了。

所以,他雖然對於槍械的發展很重視,但也沒到十萬火急的份上。

“金掌印,花掌印,火銃的事雖然不急,但依舊重要無比,所以還是要重視起來,加大對匠造司的扶持力度。”

馮一博回頭看向鴛鴦和襲人,又道:

“你們回頭估算一下,寫一份增撥研發經費的申請,交由財務司審批。”

一聽要增加扶持經費,襲人一喜,連連點頭應是。

“這筆錢用主要用來培養更多的工匠,既然鍛造的方式可行,那我們就先培養專門鍛造槍管的學徒。”

產能不足,就用人數補上來。

東海郡現在又不缺錢,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是最簡單的問題。

“培養一個全麵手很難,但培養一個單麵手,就能大大增加效率。”

一個合格的工匠,從學徒到成手可能需要好幾年。

這樣培養的人雖然全麵,卻也限製了工匠的數量。

而隻做一種配件,就能很快熟練。

這其實是流水線生產模式的簡化版。

考慮到自己的地位,每一句話在東海郡都會被無限大。

因此,馮一博又補充道:

“當然,新的鑄造方法肯定還是要繼續研究,除了鑄造,在冶煉方麵也要下下功夫,爭取減少其中的雜質,對有特殊貢獻的不要吝於獎勵。”

說到這裡,眾人紛紛低頭。

他又回頭看向工匠們,啟發道:

“我曾在古籍上看到,有一種高爐,類似煙囪那樣形狀,上鐵下碳,可以增加爐溫,提高煉鋼的效率。”

可惜的是,高爐煉鋼他隻聽說過,卻不知道具體情形。

隻能簡單描述一下,其他交給工匠們自己研究了。

“北方還有一種將煤燒煉成的焦炭,用起來隻比木炭稍差,但溫度更高而且容易製作,這方麵都讓工匠們試驗一下。”

馮一博說的兩種方法,都涉及爐溫。

而爐溫對於冶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眾多工匠聞言,頓時都露出躍躍欲試的表情。

想必馮一博一走,他們就要進行嘗試了。

“諸位的研究熱情很值得稱讚,既然有爭議,不如多試試,對於科學研究,諸位要記住一句話。”

科學這個稱呼,他早在物理、化學的教材之中就提到過。

工匠們都聽過相關課程,對此自然也不陌生。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馮一博說完,還怕他們不懂,又解釋道:

“也就是俗話說的,是騾子是馬,牽出來遛遛不就知道了?”

這樣通俗的話,工匠們聽了都露出會心的笑容。

臨走的時候,馮一博還要來紙墨,親筆提下一幅大字: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自古以來,就有士農工商四民。

隨著時代的變化,士農工商的地位,和其中包含的範圍,都在跟著變化。

手工業者,也就是匠人。

被一句“奇技淫巧”的解讀,給打到穀底。

奇技謂奇異技能,淫巧謂過度工巧。

本來這句話說的是不要過度追求奇巧,結果被很多讀書人曲解為奇巧的東西不好。

並賦予貶義,引申到了工匠和技術上。

讓很多匠人和技術,都成了奇技淫巧的代名詞。

甚至被世人所看不起。

馮一博希望通過他在東海郡的影響力,能讓工匠得到更多的認可。

工匠們對此自然都深感榮耀。

畢竟是匠造司,不缺手藝人。

很快的,這幅字就被裝表起來,懸在匠造司的大堂,供往來者鑒。

隨後,馮一博回到黑龍府,又接見東海郡各界名流。

這些人都是東海郡各方勢力的代表。

有軍方的,如各營的營長和參謀。

有各鄉鎮的鎮長、族老等。

匠造司的幾個工匠領頭人,也在其中。

還有閩越商會的人,和流求、呂宋兩府商界代表等等。

在一起朝拜黑龍王之後,馮一博就發表了重要講話。

“咱們東海郡如今能夠蓬勃發展,離不開諸位的努力。”

他一上來,就先對在場諸人給予充分肯定。

眾人聞聽都麵露自豪之情。

“士兵守土護民,農戶種糧繳稅,工匠傳承創新,商人交通八方,此為士農工商,東海郡之基石也。”

一開始還好,顯然是對在場不同人群的肯定。

可後麵的話一出,卻讓眾人嚇了一跳。

這是黑龍王第一次正式露麵,說的話題就這麼勁爆?

在這個時代的人看來,士農工商的概念已經根深蒂固。

“士”指代士人,也就是讀書人。

可黑龍王卻說“士”是士兵,還說這才是的士農工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