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 黑山賊(2 / 2)

那像現在,長子成了塊硬骨頭,他們牙都快啃崩了。

但是,張燕沒有給杜長解惑的意思。

激烈的攻城一晃到了中午,賊兵雖然前仆後繼、悍不畏死,但打了一個上午,連城池都沒有摸到。

張燕見攻城士氣已瀉,轉身道:“鳴金收兵!”

鳴金聲一響,攻城賊兵如落潮一般退去…..

緊接著,其他三座城門外也接連響起鳴金收兵的聲音。

不過,從賊兵聞令收兵的隊形可以看出,黑山軍與當年的黃巾軍有了很大的區彆。

當年,黃巾軍是一群男女老幼齊上陣的烏合之眾。

而如今的黑山軍,隊伍裡沒有一個老弱,而且他們聞令識令,甚至在撤退時都能保持一定的陣型。

由此可見,黑山軍早已不是當年的烏合之眾,這也許就是曆史上,黑山軍為何如此難纏的原因之一。

收兵回營後,季隗找到杜長:“老三,剛才我給你說的話,你可不要給其他人說,這是機密!”

杜長滿腹不解,勾住季隗肩膀,抓耳撓腮的道:“老季,我怎麼都想不明白,將軍為何要這麼做,你能不能告訴我?”

季隗掙開杜長的手,壓低聲音道:“都給你說是機密,怎麼能說出來?你自己琢磨吧!嘿嘿….其實我也在琢磨!”

“你個狗日的!”

杜長一推季隗,罵罵咧咧地走了。

張燕大帳裡,張燕盤坐在炭爐邊,爐火上溫著酒水,沒一會兒就散發出醉人的酒香。

張燕與趙雲之兄趙風同歲,今年三十有六,也許是在深山中待久了,張燕有種往野獸進化的趨勢,一頭黑白相間的長發披散著,兩腮濃密的胡須卷翹著,坐在那裡就像一頭雄獅,一點也沒有外號飛燕的輕靈。

不過,張燕這副容貌,更添氣勢,不愧是擁眾百萬的黑山軍賊帥。

張燕端起爐火上沁人心脾的美酒,淺淺地飲了一口,隨即將手中的溫酒奠在地上,喃喃自語:

“義兄、阿河,燕對不起你們,是燕當年錯信他,才害了你們!”

“也許你們都不會想到,當年那個粗布麻衣的少年,已經成為了令無數人跪地仰望的人!”

說到這裡,張燕雙拳捏得咯吱作響,切齒痛恨道:

“但是…他的一切,都是踏著你們屍骨得來的,這筆血賬,是時候算了!”

“將軍!”

軍帳外突然響起季隗的聲音。

張燕雖然是賊,但張燕卻有大漢朝廷敕封的官職。

當年,靈帝在世時,因無力圍剿黑山賊,又恰逢張燕遣使至洛陽請降,於是靈帝借坡下驢,封張燕為平難中郎將,管理百萬黑山賊盤踞的太行山山區。

自此之後,張燕就名正言順盤踞在太行山中,打著官方的名頭,乾著四處劫掠的勾當。

而董卓進京後,天下進入諸侯割據的局麵。

當初,張燕也有響應伐董撈取政治資本走出深山的打算,但想到發起討董檄文的趙雲,張燕瞬間打消了念頭。

因為,張燕與趙雲有著一段無法化解的血仇。

聽聞季隗的聲音,張燕重新倒酒溫在爐火上,對外道:“進來吧!”

季隗進入帳中,見張燕身前地上奠著酒痕,他知道將軍這是在祭奠張牛角和褚河。

一瞬間,季隗腦海中浮現一段記憶….

那是十年前,那一年大賢良師為救天下苦難者,對暴政發起反抗,是為黃巾起義。

而他們在渠帥張牛角的帶領下奉命攻打常山,就在他們快攻下常山王都元氏城時,一個粗布麻衣,手執大槍的少年來投效他們。

因少年是他們同鄉,更是將軍好友的弟弟,所以將軍非常相信少年,對少年委以重任。

但就是這份信任,害了他們;那少年騙取他們的信任,刺殺了渠帥張牛角,導致數萬黃巾軍分崩離析,而將軍也背上弑殺義兄的惡名。

後來,雖然真相大白,還將軍清白,但從那件事情之後,少年的名頭越來越響,在常山打出了赫赫威名。

其後,將軍為了給義兄張牛角報仇,與黃龍聯合攻打真定,卻沒想到少年狡詐如狼,不僅一把火燒了黃龍部曲,還殺了將軍的親弟弟褚河。

而將軍也在真定城外大敗,被少年一路追殺,差點就死在少年手裡。

經過當年常山之事後,少年踏著黃巾軍的屍骨,走出常山,成了官。

時至今日,當年那個在他記憶中的少年,早已今非昔比,成為了河北的無冕之王…..

“老季!”

見季隗愣自出神,張燕喊了一聲。

季隗收回思緒,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隨即想到正事,稟報道:

“將軍,這都幾天了,三關不見任何動靜,這該如何是好?”

其實,張燕圍攻長子城的目的,是誘上黨壺關、壺口關、天井關三處駐軍來援。

張燕深知,他不能再繼續待在山中了,因為趙雲的勢力越來越大,對河北的掌控也越來越強。

正所謂臥榻之處豈容他人酣睡?既然趙雲早晚要對他用兵,那麼他何不趁上黨空虛之際,趁虛而入?

張燕的目的很明確,故意放蘇由死守長子城,誘使三關駐軍來援,一旦上黨三關守將出兵馳援長子。

那麼,他埋伏在三關附近的黑山軍,就能趁機奪取三關。

而一旦奪取三關,張燕不僅切斷了冀州與上黨的聯係,還打通了與河內秦軍的通道。

如此一來,張燕隻需扼守上黨西北的大穀道,就能完成割據上黨的目的。

而割據上黨,就對太原、冀州有居高臨下的優勢,向西北可襲擾太原,東下可侵冀州,南麵可與呂布結盟。

可以說,隻要拿下上黨,張燕就掌握了戰爭主動權,能成為真正的一方諸侯。

張燕端起爐火上的溫酒,呷了一口,將酒甕遞給季隗,說道:

“看來我們打得不夠狠,明日各門增兵一萬,給我狠狠的打,我倒要看他們能旁觀多久!”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