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袋黍子麵都用上。
接下來林向東也幫忙,和婁曉娥一起用黍子麵做出各種燈,有圓燈,有雞燈,還有魚燈。
一共做了十幾種燈,每一種都是好幾個。
做好了燈之後,就給蒸上。
等把麵燈蒸好就是點燈,而點燈也有講究。
俗話說婆婆點燈媳婦散,一年能打七八石兒。
媳婦點燈婆婆散,一畝能打兩三石兒。
婁曉娥沒婆婆,也就打算讓林向東來點燈,她來散。
當林向東家做粘燈時,隔壁的閻家也在做。
聾老太太在易中海家,也幫著一大媽做粘燈。…
傻柱和何雨水偷個懶,讓秦淮茹幫忙做。
不用說,秦淮茹幫傻柱家做粘燈肯定會貪下點麵。
許大茂的父母又回四合院了。
大院裡十幾戶是家家做粘燈。
當把粘燈蒸好,也就給點上,然後擺放在各處。
林向東家的各角落都擺放了粘燈。
像魚燈一般是放在水缸裡,而雞燈放在糧倉。
不同的燈也是不能隨便擺放的。
關於蒸粘燈,林向東穿越之前都沒聽過,也就不懂,但問了下三大爺就清楚了。
而四合院的小孩子都是高興了,畢竟有燈吃。
說起來,今年的年景可比去年好。
去年鬨饑荒,今年可是好多了。
無論是廠裡食堂,還是菜市場或供銷社,糧食都明顯多了。
但餓過肚子的人都因為在家囤糧。
畢竟是家裡有糧,心裡不慌。
餓肚子的感覺實在是不好。
家裡人多的,遇上年景不好可是擔心餓死。
見糧食多了,幾乎是家家戶戶都囤一些。
林向東家也囤點糧食。
而林向東的隨身空間裡可放了不少糧食。
當天一黑,四合院也就燈火通明。
而外麵各種燈籠更是亮眼。
在家裡擺放好了粘燈,林向東和婁曉娥又出去轉轉。
來到王府井時,一眼看去就是各種燈籠。
元宵節還是很熱鬨的。
……
棒梗和小當都盯著家裡的粘燈看。
小槐花也能在炕上翻個身,呆萌的看著一個粘燈。
隻見,賈家點了二十一個粘燈,有大有小。
其中有三個小一些的粘燈就是用傻柱家的麵來做的。
而秦淮茹也幫傻柱做了十幾個粘燈。
用賈張氏的話來說,既然給傻柱家做粘燈,拿點麵也是應該的。
傻柱肯定也是心裡有數,但他並不計較。
賈家很困難,接濟一點沒什麼。
也就一點黍子麵而已,沒必要斤斤計較。
然而,傻柱卻不知道,正因為他的縱容,賈家是理所當然,並且越發過分。
原劇中,賈家的很多毛病都是傻柱慣出來的。
忽然,看到小當伸手要拿一個粘燈,賈張氏就臉一沉,打了下小當的手。
賠錢貨就是嘴饞。
賈張氏心中暗罵。
不過,有點怪怪的,賈張氏這確定不是罵她自己?
要說嘴饞,賈家排第一的就是這老虔婆了。
被賈張氏打了一下,小當頓時就哭了起來。
“媽,你打小當乾什麼?她還小,不懂事。”秦淮茹邊抱起小當,邊皺著眉看向秦淮茹。
看小當還在哭著,秦淮茹就給小當的小手吹一吹。
“小當乖,吹一吹就不疼了。”
棒梗這時拿了個粘燈,一分為二,他自己吃一半,還有一半遞給小當。
秦淮茹一臉欣慰的看著棒梗,棒梗還是比較懂事的,吃東西能想著妹妹。
傻柱就說過棒梗不吃獨食。
平日裡棒梗也是經常帶著小當玩,有吃的也分點給小當。
雖然沒什麼孩子願意和棒梗一起玩,但這絕對不是主要原因。
賈張氏可舍不得打棒梗,畢竟棒梗是賈家唯一的男丁,以後要為賈家開枝散葉的。
見棒梗和小當都開始吃起來了,賈張氏冷著臉,也拿了個粘燈來吃。
“家裡二十一個粘燈,一天吃三個,可以吃七天。”秦淮茹說。
“媽,三個太少了,一天吃五個吧!”棒梗說。
“淮茹啊!要不就一天吃五個吧!”賈張氏。
秦淮茹猶豫著,最後還是答應了下來。
接著,賈張氏眼一轉,說道:“傻柱家就兩個人,十幾個粘燈呢!林向東家粘燈也多。”
其實不用賈張氏說,秦淮茹也是知道。
不想著法子吸血還是秦淮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