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此處,張昭頓了一頓,繼續說道:“若是再有將領膽敢發動兵變,不僅將主公您和我們這些忠心耿耿之人斬殺,甚至會將整座城池拱手相讓,並且把我們的首級當作投誠的禮物一同獻給劉翊。
如此一來,此人必定也能獲得封侯之賞。到那個時候,主公您恐怕就陷入萬劫不複之地啦!與其落得如此下場,倒不如早早投降,尚可保住榮華富貴啊!”
孫權聽完張昭這番話,不禁麵露愁容,長歎數聲之後,終於被說動了心。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他無奈地吩咐道:“罷了罷了,既然事已至此,那就煩請子布出城一趟,代表我去與那劉翊商談此事吧。”
於是,張昭領命而去,快馬加鞭趕到了劉翊的帥帳之前。見到劉翊之後,張昭趕忙表明自己此番前來的目的。
站在一旁的郭嘉等人見狀,本想借機故意刁難一下張昭,但他們的舉動卻被劉翊及時製止住了。
隻見劉翊一臉嚴肅地看著張昭,然後直截了當地開口承諾道:“隻要你們家主公孫權願意歸降,並且成功勸說周瑜一同歸降於我,那麼我可以保證讓他依舊保留吳侯之位。不過,此後他需入朝為官,聽從朝廷號令。”
經過一場激烈的唇槍舌戰和你來我往的討價還價之後,雙方終於就各項條件達成了一致意見。孫權將得以保留他的吳侯之位,並被朝廷任命入朝擔任禦史一職。
三日時光轉瞬即逝。這一天,秣陵城那緊閉多日的厚重城門緩緩地打開了,發出一陣沉悶而又悠長的聲音。
隻見孫權率領著城內眾多官員步出城門,他們個個神情凝重,但卻步伐整齊有序。
城外,早已嚴陣以待的軍隊靜靜地注視著這支前來投降的隊伍。陽光灑落在孫權等人身上,映照出他們臉上複雜的表情。
孫權走在最前方,儘管此時他已選擇投降,但那種與生俱來的威嚴與氣度依然令人不敢小覷。
隨著距離的逐漸拉近,孫權來到了受降的劉翊麵前,深深地鞠了一躬,表示自己以及城中眾人願意歸順。至此,大漢這場曆經波折的動蕩終於落下帷幕。
劉翊將張任調回益州,留下李嚴坐鎮交州,以確保南方邊陲的穩定。同時,黃忠駐守揚州,而荊州則交由關羽鎮守。
安排妥當一切防務事宜後,劉翊親自率領著孫權以及眾多江東投降將領踏上了返程之路,目標直指洛陽。
與此同時,前方大捷的消息早已如長了翅膀一般迅速傳到了洛陽城中。當劉協聽聞孫權已然歸降時,心中不禁五味雜陳。
遙想當年天下大亂,各路諸侯紛紛擁兵自重、割據一方,身為大漢天子的他一直期盼著能夠早日平定戰亂,恢複漢室江山的統一。
如今,眼看著局勢逐漸明朗,理應感到欣喜才對,但此刻手握江東捷報的劉協卻隻覺通體生寒。
因為他心裡非常清楚,隨著劉翊的凱旋歸來,橫亙在他們二人之間的那道障礙將會徹底消失不見。待到劉翊班師回朝之時,恐怕便是雙方拔刀相向、生死相搏之刻。
然而,自古以來,皇權所散發出來的無窮魅力,又有幾人能不為之癲狂?更何況自己乃是名正言順繼承大統的天子,這至高無上的皇權怎能輕易地讓與他人之手!
想到此處,劉協暗暗攥緊了拳頭,眼中閃過一絲決然之色。他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無時無刻不處於劉翊嚴密的監控之中。甚至連他身旁那些看似忠心耿耿的宦官們,都有可能是劉翊安插在他身邊的眼線。
而經過劉翊的兩次大規模清洗之後,現如今朝堂之上,幾乎再也找不出還有誰會心係大漢王朝,更彆提有誰敢主動向他這位名存實亡的天子靠攏了。
此時此刻,放眼整個洛陽城,唯一還能讓他有所依賴、可以指望的人,恐怕就隻有那位皇叔劉備了。
於是乎,劉協暗中授意一名絕對忠誠的心腹宦官,趁著夜色偷偷潛出宮去與劉備取得聯係,並與對方秘密約定好:就在劉翊率軍班師回朝的那一天,他們要聯手對劉翊展開刺殺行動!
數日之後,劉翊率領著大軍一路行進至洛陽城外。隻見旌旗迎風招展,數萬將士們個個精神抖擻,遠遠望去,那場麵真是壯觀至極,聲威浩大得令人膽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