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思路,為了杜絕外物乾擾,許平秋靠著儲物袋中餘下的靈力,從中取出了幾麵陣旗,向著四周擲去。
伴隨著嘩啦聲響,大量靈石傾泄,堆成一座小山般,向四周滑落,將茂盛的野草壓折。
在靈石的供能下,陣旗很快亮起一圈繁複的陣紋,氤氳霞光照著四周景色都為之扭曲。
當景色扭曲到極致後,壓折的野草突兀恢複了正常,但陣旗、靈石、許平秋的身影卻驀然消失在了這片草地上,被陣法遮掩住。
布完陣,許平秋便板正的躺下了。
相較於傳統的盤膝打坐,他還是覺得樂臨清這種倒頭就睡的姿勢更適合悟道!
枕著雙手,許平秋閉上金眸,循著剛剛的靈光一現,開始梳理著關於「先天一炁」的一切。
沒有絲毫猶豫,他確信,自已又走錯路了!
至於為什麼是又……大概是因為模糊的印象裡,有一些薅老登養老金充丹閣會員,一天炸七次靈海的頂尖畫麵。
而炸七次靈海也不是許平秋的上限,是因為一天隻有十二個時辰。
至於現在,儘管有一個看起來很成功的「炁禦四象」,能夠在體外衍化出四種神異,並呈陰陽調和之態,威力驚人。
算是許平秋目前最強的道術,甚至強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有資格逼他施展出這一招。
要不是逆鱗中有人針對神魂,否則光憑這一招,就足以蕩平那十二道身影了。
但即便如此,這依舊是徹頭徹尾的歧路,同時根本原因也可以總結為陸傾桉慣的。
因為「炁禦四象」理念的起始,便是不想白挨陸傾桉的電,所以有了「銀雷轉化法」。
可「銀雷轉化法」的本質,不過是將‘同源’靈力衍化出來的神異再逆轉回去,條件極為苛刻。
能在陸傾桉身上成功,不僅需要同源的神藏法,還需要她配合。
因為神異的本質上是靈力凝練到更高層次的質變,修為越高,神異凝練的層次便越強,也就越難被逆反回靈力。
而凡蛻與玄定的神異參差,說是雲泥之彆都是抬舉了。
更不用說陸傾桉那時候誇張的修為,玄定七重天!
那銀雷理論上就不是許平秋能接觸的,之所以能成功,完全是陸傾桉削弱了銀雷的凝練程度,在慣著許平秋,不然光是遺漏的一縷神異銀雷,都足夠滅殺區區凡蛻好幾次的了。
所以隨著境界提升,自身想要逆反神異,也會更加困難,更不用說「炁禦四象」要在體外衍化出其他神異了,凝練程度必然不高!
就算許平秋能夠做到,有這能力將靈力倒騰一手,再到體外凝聚神異,但凡他把這心力放到主修行法上,隻會走的更遠,實力更強!
況且,「炁禦四象」的根本理念就錯了,先天一炁的目標是萬法同源,是以先天衍後天,一源生萬法,但「炁禦四象」卻是試圖以後天反先天,萬法彙一源。
可是,自已壓根不可能收集所有的神藏法,收集所有的‘後天’,那麼如何逆反成‘先天’呢?
更何況……神藏法的含義還不止是修行法,還是一種‘出路。’
經曆一次劫殺後,許平秋多了一些近乎直覺的記憶,當今修士,憑借已身修煉到玄定便已是極限了,若無神藏,便如路半橋斷,唯有獲取神藏,才能更進一步。
神藏位格越高,便能行的越遠,同時神藏是唯一的,也就是說修行同一種修行法,最終達到頂點,取代神藏的隻能有一人!
其中,道君為何能稱君,除了神藏位格高於洞真外,還有更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可以分化神藏,又或者說是敕封!
如紫雲真人,他的神藏便是源於截雲道君才成就的洞真。
但神藏並非定死,依舊可以尋其他出路,也可容納在一起。譬如紫雲真人若是尋到幾種契合的神藏,用以補全自身位格,也能躋身道君。
而敕封,也是有限製的,敕封越多,效果越弱。
截雲道君當初倒是有想過,給天墟每個人來一下,不白來,都不白來,以後入門儀式還能加一條道君賜福,但被霄漢道君勸阻了。
而不少人想要投入霽雪道君的門下,也是因為她從未敕封過神藏。
所以在其他人看來,許平秋他們隻要不作死,妥妥的保底洞真,並且還會是洞真裡最強的那一批。
尤其是,她手裡還有兩種洞真級彆的神藏,一個金烏,一個夔牛,若是再得到她的敕封,說是無限接近於道君都不為過。
正是如此,許平秋才想尋一個出路。
不論是在老登那,還是師尊這裡,他都不可能取代神藏,成就道君。
雖然自已目前修行的是金烏法,但那神藏是屬於臨清的,夔牛則是傾桉的,目前來看,師尊更有可能將剩下的敕封都給自已。
甚至說不定還能從老登那薅一下,想來應該也能得到敕封。
但這也不是什麼好出路,因為神藏之間是一定需要主從關係的,即成為一條路的最頂點,霽雪與截雲幾乎不能並存。
就算老登和師尊都點頭了,也不會比現在兩種神異混淆在一起融洽。
故此,最原初的先天一炁理念中,許平秋其實很大一部分是在尋一個出路,想要以此構建一個契合自身的神藏,成就道君。
至於這個想法是不是癡心妄想……對於一個保底洞真的道君親傳來說,或許也沒有其他值得煩惱的問題了。
隻是眼下,許平秋感覺自已陷入了死胡同中,什麼先天後天,想想頭疼,更何況,既有先後之分,那麼無論如何,先天一炁都不可能被逆反而出……
除非……
除非不逆反!
瞬間,許平秋好像抓住了什麼靈光,一下子支棱了起來,睜開了眼眸。
既然先天一炁不能從後天逆反,那我便不逆了,從更開始去衍化如何呢?
那在先天之前……又是什麼呢?
在問題湧現的一瞬間,許平秋驚訝的發現,自已心中竟早有了答案。
不過是無天無地,無陰無陽,太無空焉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