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初夏沒搭理他,自己是不是吃醋,自己心裡明白,就讓聖人自我安慰去吧。
雖說不需要謝初夏操心,但是因為宴會上有會女眷,所以還是要有一些準備工作的。
比如說,她得知道哪家的夫人是什麼身份,姓什麼,娘家勢力如何,與皇室之中又有何牽扯等等。
這也是防止她一無所知,到時候再讓人看了笑話。
雖然隻是宴請京官,但是這有資格參加宮宴的女眷就不少了,先不說國夫人、郡夫人、郡君、縣君等等,隻說是皇室這裡頭的女眷們就夠她頭疼的了。
長公主、公主、王妃、郡王妃、世子妃、郡主、縣主等等,這真是要了她的命了!
她以往也有關注,但是基本上都是與謝家有利益衝突或者是於大局相關的一些人。
再多的,她是真沒那個心思去記。
想到這次宮宴,她還會見到自己的外祖母福成郡主以及生母佳寧縣主,她這心裡頭就有幾分彆扭。
不是不想見她們,是如今身份上的變化,讓她不知道應該用什麼態度去麵對她們。
以前可以對她們態度冷淡,那是因為自己無所顧忌。
可如今自己是一國之母,若是再任性而為,
難免會引人詬病。
所以說,名聲和身份這種東西,著實是個麻煩!
這幾天謝初夏沒乾彆的,就是專注於這些內、外命婦們的姓名、排行、婚配等等都得一一記住了。
特彆是皇室所出的幾位大長公主、長公主等等。
如今大雍除了遠嫁和親的李燕被封為公主之外,就隻有宮裡頭的幾位小公主了。
而聖人的姐妹們,則是都已經被冊封為長公主,文帝在位是,也是位風流帝王,膝下子翤眾多,當然,女兒多,兒子少。
目前留京的長公主,就有五位,沒有一位是嫡出的,都是聖人的庶姐或者是庶妹。
如今京中隻有兩位大長公主,這二位大長公主也是與太後的輩份相同,聖人要喚一聲姑姑的。
帝後大婚時,這些皇親自然是都到了,隻不過當時人太多,而且謝初夏也壓根兒不認識她們,所以根本就記不住。
成婚後,謝初夏身為皇後,自然是要接受內、外命婦們的朝拜,但這其中並不包括兩位大長公主。
彼時,這兩位都在慈儀殿陪著太後說話呢。
所以,到目前為止,謝初夏對這兩位大長公主也隻是有一個字麵上的印象,至於相貌,隱約
記得,不算很清晰。
若是這回進宮再換了發型、服飾,隻怕她還真地認不出來。
這就得靠她身邊的宮人了。
宋依、宋芊自然是認得的,所以宮宴那天,她二人需要全程都陪在皇後身邊。
兩位大長公主,都是文帝的妹妹,其中明惠大長公主是文帝的同胞妹妹,而另一位大長公主則是文帝的庶妹,或許是因為有過一些恩怨,所以文帝在位時,並沒能給她賜封號,隻有長公主品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