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水庫是治理水患的一種重要手段。在河流上修建水壩,形成水庫,以調節水流。水庫不僅可以儲存雨水,減少洪水的發生,還可以供給百姓飲水和灌溉農田。隻是修建水庫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它可以有效地減少水患的發生,提高農田的產量。
開挖排水渠是治理水患的另一種常見方法。挖掘河道和灌溉渠,使水流通暢,減少水患的發生。一般會選擇地勢較高的地方,開挖排水渠,將多餘的水流引入其他地方,以保護農田和居民的安全。開挖排水渠需要經過精心的規劃和設計,以確保水流的暢通。”
李政聽明白了,她說的這個,是指水庫與水渠明顯的不同。
水庫較為簡單,而水渠的話,還需要有專人前往實地考察,再經過繪治精細的圖紙,然後再來規劃如何挖,挖到何處,挖多深、多寬甚至是中間是否有繞途等等。
“你說的這些,朕都明白,朕已經派人前往南邊實地去查看了。而且朕也知道,興修水利,非一日之功,哪怕是如今定下,隻怕想要正式開工也要等明年了。”
謝初夏沉默片刻:“敢問聖人
,您修建水渠,必然是還要修堤壩的,用何等材料?若按這治水論上所述,隻怕需要勞工十萬人以上,這些勞工從何而來?若是征瑤役,沒有工錢,隻管飯,那麼他們家鄉的土地誰來耕種?”
李政皺眉,這一點,他倒是未曾想過。
興建水渠,必然是要找壯勞力的,如此一來,各地的田地的確就成了一大問題。
可若是不修,難道年年隻靠著加固堤壩來解決水患?
這明顯不妥。
“若是一家隻出一個壯勞力呢?”
李政還是覺得可以一試,畢竟他知道很多人家都是生孩子很多的,有的人家甚至是有五六個小子。
謝初夏笑道:“您說的對,一家隻出一個壯勞力,大部分的農家不會耽誤農產,但是這道政令到了地方上您能確保是如何執行的嗎?”
李政鎖眉,聖旨還敢有人不遵?
“這水渠必然是要一段一段的修,經過幾個州數個縣,甚至是連一些鄉鎮都算上,總有一些人會進行攀比或者說是功績上的爭奪。百人修渠跟五十人修渠,那必然是不一樣的。總會有些膽大的小吏不遵法度,隻求自己的功績賞銀。”
這種情況,
各朝各代屢禁不止。
哪怕是如今聖人清明,底下也會有這樣的官吏。
若是少,那自然不會生出大禍來,若是多,那必然就會引來大.麻煩。
“除此之外,聖人也知這水渠非一日之功,那要如何修呢?南方的冬天也是可以勞作的,您是打算一氣嗬成,還是修半載,停半載呢?”
“這些的確是還需要商議。”
謝初夏見他聽進去了,又問:“聖人可知每年瑤役要死多少人?”
李政怔住,他隻知道正卒和戍邊,至於勞役的那種,他知之甚少。
“秦朝規定,男子十七歲以上就需登記戶籍開始服徭役,直到年齡滿六十歲方能免除;而漢代則規定平民男子一生中需服三次徭役,一次為兩年的正卒,這類統稱為兵役,分彆於家鄉和京都各服一年;
一次為戍邊,這類的徭役比較危險,需要到邊疆的戰場,如遇兩國開戰,活著回來的機會便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