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老道長贈與淩家的這部手抄《茶經》,共分三卷十節,約有7000字左右,用整齊工整的小楷抄寫在厚實的宣紙上,翻頁即聞到幽香的徽墨氣味,書頁裝訂以麻線,書麵以麻布。
話說中國的文房四寶中的徽墨與歙硯的主產地就是黃山腳下的安徽歙縣。
《茶經》是由唐代陸羽所著,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麵介紹茶的第一部專著,被譽為茶葉百科全書,使茶葉生產從此有了比較完整的科學依據。
這部著作篇幅並不長,對唐代及唐代以前的茶葉曆史、產地、茶的功效、栽培、采製、煎煮、飲用的知識技術都作了闡述,真實記錄了當時茶葉的采摘、製作、鑒定、分級及烹煮、飲用等經驗。我們從中可以看出唐代茶葉生產已比較發達,飲茶之風盛行。
陸羽寫就《茶經》時,就引起人們的競相傳抄,當時賣茶的人甚至將陸羽塑成陶像置於灶上,奉為茶神和茶仙,後人更尊稱他為中國的茶聖。
古人常說:酒罷又烹茶。*
酒與茶在國人的社交生活中,擔當著同等重要的地位。
人們在吃飯時,以酒助興,飯後,以茶消滯;酒是一群人的狂歡,茶是狂歡後的一個人的反省與沉思。
茶與酒,代表著社交文化的迎來送往,人間的聚散離合。
淩家為了遷居雲南後家族生計有保障,在遷居準備的諸多事情中,有一件是讓家族十名子弟前往安徽濉溪城係統完整地學習釀酒術。
淩家人直到這時,還未料到的是,在因緣際會之下,此次黃山之行的一個意外巨大的收獲,就是得到這部《茶經》,將為他們日後遷居到雲南後,家族的生計增加了一條非常重要的發展之路。
正是:
心懷理想,眼裡有光。
以夢為馬,不負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