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道教名山(2 / 2)

之後翠微寺屢次被毀又被建,清朝時得到大修重建。

到了現代更是進行了大規模修整,現代的翠微寺規模宏大,也有僧人居住。

有三間寺廟,我在明代時看不到,但在現代的黃山上得有名的地標,它們就是慈光寺、雲穀寺和半山寺。

慈光寺,又叫法海寺,原名叫朱砂庵,是由玄陽道人在明嘉靖年間創建,玄陽道人為之題匾:步雲亭。

朱砂庵即後來的慈光寺,位於黃山朱砂峰下,徐霞客在黃山遊記中曾提及。明朝時,慈光寺曾是徽、宣兩州禪林之首。在現代則叫慈光閣。

雲穀寺,建於明萬曆年間,位於黃山缽盂峰下,是黃山南大門上山必經之路。

雲穀寺在清朝宣統年間毀於戰火。淩家一行人在第四天行走的後山,在仙人指路往下走就是雲穀寺遺址。

在現代,雲穀寺遺址這個位置叫雲穀山莊,有餐廳樓、活動房,修建了登山索道。遊人經南大門上黃山,坐雲穀索道,8分鐘從山下直達白鵝嶺東北側,15公裡轉瞬即過。

我在現代登黃山,有從南大門上的,向右行,沒有坐雲穀索道,因為坐索道遊黃山,適合那些一日遊的旅客,不用腳丈量,錯過也很多美景。

半山寺原名無量庵,建於1924年,位於安徽黃山龍蟠坡下,中溝左側,依山而築。

在半山寺,可以觀雲海奇觀,這裡的雲海時而如絮如綿、滾滾無聲,伸手可掬;煙濤茫茫,唯聞人聲,不見人影。遇陽光燦爛,雲海灑下霏霏細雨,非常神奇。

現代的半山寺,瓦舍5間,正中三開間為佛殿,兩邊為僧人住房。殿前為室內走廊,下裝板壁,上安玻璃,可憑窗遠眺,走廊東西各開一扇小門供出入,是遊天台往來的咽喉要地。

由吊橋拾階而上,至祝福樓小憩時,西望鴿子峰,見峰下一鬆揮臂迎客,酷似黃山迎客鬆,向北看見栩栩如生奇石:壁虎吞石、青蛙朝客。

有一間寺廟在我在明朝洪武年間看不到,在現代也看不到,隻聽過它的事跡,那就是文殊院了。

文殊院建於明末,後的遺址上,在現代建有玉屏樓賓館。

我在現代時,曾在玉屏樓賓館建在海拔1716米高的玉屏峰上,形如天上的瓊樓玉宇,左有“獅石”,右有“象石”,形成“青獅白象守文殊”的天然福地;黃山著名地標迎客鬆,就在附近。

徐霞客曾盛讚文殊院美景非凡:

左天都,右蓮花,

背倚玉屏峰,兩峰秀色,俱可手攬。

四顧奇峰錯列,眾壑縱橫,真黃山絕勝處。

從黃山的慈光閣上行至玉屏樓,在現代有玉屏索道,這條線路稱為前山,從索道上可以遠眺天都、蓮花兩峰。

美好河山,是應該仔細欣賞,而非匆忙而過。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