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鬆穀草堂(2 / 2)

在黃山上數天,攀藤草、拉荊棘、走山路、爬懸崖,有幾個淩家子弟的鞋都走爛了,有的衣服還讓荊棘勾爛了。

三叔四叔決定第五天在鬆穀草堂休整一天。

鬆穀草堂的道長,拿出針線和布頭,讓我們補衣和鞋。

話說古代的鞋都是手工生產,不似現代的機器批量產出。

遠古時候的人是用草木、樹葉、獸皮。

黃帝時期,有專門的臣子負責做草鞋,此時的鞋叫屝履。用草的叫屝,用麻的叫履。

商周時期,有絲織物出現,鞋分為皮、草、布三種質地,統稱為屨。小說中文網

後來,人們用棉麻絲織品作鞋麵,用木作鞋底,此時叫履。

漢代時稱以絲和錦製作的履,稱為絲履和錦履。

後來人們懂得在鞋底的木上刻齒防滑,這時鞋就進化為木屐。

唐朝李白在《夢遊天姥吟留彆》中有句: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這裡提到的“謝公屐”就是木屐。

宋元時期沿用唐代的鞋,隻是款式有所增加;宋代流行皮製的鞋子。

明代的鞋,以厚實為主,北方多穿菱紋綺履,江南多著棕麻鞋。

明朝洪武年間,明太祖規定了人們的衣著規製,明代普通百姓不準用絲錦。

我在明代,看見人們都是穿著棉麻布皮為主要原料製成的的鞋,鞋底編織以麻,上墊以柔軟棉麻布或皮,用線厚納。

從前,車馬很慢、書信很遠、生活簡單,一生隻夠愛一人。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