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夢筆生花(2 / 2)

我在現代時,知道獅子峰頂有一座曙光亭,麵對始信峰,背後下臨散花塢,現代時如果住在北海賓館,可以爬上北海賓館對麵的獅子峰,峰頂有座曙光亭,據說那裡是看日出和觀曙光的好地方。

原來在明代,曙光亭被叫作文光亭。

我們沒有向上爬,而是從獅子峰右側而過,到了獅子峰的前邊,對麵就是始信峰。

我知道明代時,始信峰不叫始信峰。

明末旅行家徐霞客遊黃山後盛讚不己:薄海內外,無如徽之黃山。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

清康熙時太平縣令陳九陛看過徐霞客遊記,認為他言過其實,但當陳縣令登上黃山後,在獅子林客堂牆壁題字:豈有此理,說也不信;真正妙絕,到此方知。

這就是“始信峰”名字的由來了。

始信峰與仙人峰之間就是我們在黃山的第二天就歎為觀止的石筍矼。

上次我們是從上向下欣賞石筍矼風光,今天,我們要穿過石筍矼,隻要走約四五裡,通過一條古道捷徑就可以回到鬆穀草堂。

這條古道,我在現代時沒有走過。

古道不知建於何時,也不知毀於何時。

古道的部分石階為密林野草所遮,不易察覺,部分石階更是毀於山洪與坍塌,無路可前行。

直到2018年,此條古道才被人發現,現正在開發利用中。聽說將來會有一條新的黃山徒步線路,自石筍矼、始信峰、黑虎鬆、北海賓館、清涼台、三道亭、丁字道口,正好形成一個閉環。

今天,我在明代,走在這條古道上,倒是充滿期待要看一看從它的角度,看石筍矼會是怎樣的一種風景。

這是一條以自然石塊或條石磊砌的古道,古道的一旁是山崖,另一旁是流水潺潺的溪流,沿途從下而上可以看到石筍矼的風景。

其時秋色已濃,楓鬆相間,雖燦爛山花不多,但四周五彩紛披,目不暇及。

沿著古道,繞著溪水,同時我們又像穿梭在猶如雨後春筍般林立的參差怪石叢中,其時雲霧繚繞石上,石上青鬆若隱若現,既神奇又壯觀。

明人吳廷簡曾說:黃山勝景,處處奇妙,石筍矼“益奇益妙”,在彆處“一步一叫絕”;到此地,則“一步十叫絕”。

四五裡的山路,今天走,覺得很短。

前邊就是鬆穀草堂,我們今晚夜宿的道觀。

有詩為證:

翠壑丹崖千丈畫,白雲紅葉一溪詩。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