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雨中黃山(2 / 2)

唐代的蓮花紋瓦當最常見,文字瓦當幾乎絕跡。小說中文網

宋代開始用獸麵紋瓦當。

明清多用蟠龍紋瓦當。

我在明代看到的釣橋庵上的瓦當,是獸麵紋的,推斷釣橋庵應建於宋代。

道長觀天色對我們說,午後應放晴,但雲深霧重,不宜走遠。

三叔和采藥人商量後,告訴我們,午飯後在這附近走一走。

午後,果然大雨初霽,虹現雲際,我們整裝待發。

釣橋庵所在之處是白雲景區內,白雲景區在黃山邊緣,入口就是現代的焦村位置,俗稱西大門。

白雲景區集鬆、石、泉於一體。

釣橋庵門前,有白雲溪流過,雨後的溪流,在亂石中急竄奔騰,發出的聲音,震動整個山穀,遠眺山崖,山水迸瀉,處處飛瀑。

這種情況下,隻能在釣橋庵周邊安全的地方走一走,絕不能貿然上山。

我們從釣橋庵沿白雲溪向東,經石人峰、石柱峰、石床峰,走了差不多15裡山路,進入白雲穀底。

最初還有石板路,後來僅有泥路,路上滿是雨水衝下來的落葉。

山上的水由上而下,彙入溪流,一往無前、風雨無阻。

目之所及,山峰、奇鬆、灌木經過雨水洗禮後,都變得清新滋潤;山風所過,灑下幾滴雨水;就連腳下的石階,青苔像是忽然蘇醒一樣,由黃變綠,濕滑非常。

從穀底可見四周群峰環繞,雲霧縹緲,山巔時隱時現,霧氣伴隨我們左右,好像給我們披上一層薄薄的輕紗,身在其中,好似在雲中散步。

這時,陽光穿透雲層和樹冠,照射在溪流之上,氤氳水汽中,溪麵金光燦爛。

環顧四周,楓鬆相間,五彩繽紛,芳草青碧,翠林如海,蒼黛凝重,潑墨丹青。

秋雨過後,黃山的景色,如仙境又似圖畫。

我們行至白雲穀底後,就原路返回釣橋庵。

遠遠望見釣橋庵方向升起的炊煙,在靜定的暮色裡漸漸地升騰,漸漸地消隱。

正是:

天都縹緲浮雲際,蓮蕊迷蒙隱霧中;

百裡黃山皆畫卷,更兼古道萬鬆蔥。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