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這條古道,不知從何時有,更不知從何時無。
古道的部分石階為密林野草所遮,不易察覺,部分石階更是毀於山洪與坍塌,無路可前行。
直到2018年,此條古道才被人發現,現正在開發利用中。聽說將來會有一條新的黃山徒步線路,自石筍矼、始信峰、黑虎鬆、北海賓館、清涼台、三道亭、丁字道口,正好形成一個閉環。
我們在石筍矼流連了好一會兒,就原路返回光明頂了。
本來光明頂是看日落的好地點,平天矼也是,但是采藥人怕天黑後回釣橋庵的山路不安全,建議我們退而求之到步仙橋看日落,這樣看完日落後,從步仙橋回釣橋庵更近更安全。
三叔覺得很對。
山裡入黑後,除非有月亮,否則山路會很危險,我們一行人也不敢多做逗留。仦說Ф忟網
從光明頂繼續下行到步仙橋才稍作休息,這時也差不多是日落時候了。
這時每一個人經過一天的攀爬,都十分累了,每一個人各找一個安全的位置,坐下來,紛紛拿出袋中的黃山燒餅,就著羊皮袋裝著的山泉水,邊說邊笑,非常快樂。
黃山的秋季,秋高氣爽、白雲碧漢、丹楓似火、草深果黃、楓林相間,五色紛披、林茂色鮮、鳥語花香、生氣盎然,沒有一點悲秋的感受與顏色。
黃山的日落,夕陽西斜、層巒儘染、氣象萬千、晚霞瑰麗、青鬆披金、雲霧縈繞。
黃山的日落,最特彆的地方,就是,夕陽步步下移,光線漸漸褪減,萬千峰巒峻奇秀麗,箭林般聳立,雲霧裡時隱時現,似是海浪拍打著島嶼,又似是天邊的海市蜃樓,恰如一幅壯麗無比的潑墨山水畫。
不等夕陽全落山下,采藥人就催我們出發回釣橋庵。
從步仙橋到釣橋庵有近八公裡的山路,步行需3小時。
想必是采藥人剛才見天色甚好,才讓我們觀日落。
釣橋庵屬於白雲景區,集鬆、石、泉於一體。
白雲溪水流充沛,瀑布與潭水相接,溪畔有懸瀑10餘處,處處流水潺潺,穿行在旁如同琴音繚繞。
雖說時已入秋,但是這裡更像盛夏,蟲鳴不絕於耳,行至溪流旁,更見無數螢火飛舞,似為我們這些遊人提燈照亮前路。
采藥人告訴我們說:彆看現在飛瀑如練,隻是濺珠噴玉,每到夏季,山洪暴發,一湧而下,急流奔騰,聲震山穀。
當我們快要行至釣橋庵時,隻見一輪明月在東邊徐徐升起,絲絲淡雲,巍巍青山,被月光透射出幽幽的亮彩。
我們穿越鬆林時,月亮跟著我們在鬆樹中行走,我們腳踏月光,前方就看見了釣橋庵。
釣橋庵的道長早就為我們備好齋飯。
除了黃粱米飯,道長還貼心地為我們煮了一大鍋榛蘑、乾筍的齋菜,一行人既累又餓又心滿意足,齋飯齋菜在我們口裡成了不可多得的美食。
吃完飯,各人洗洗就入睡了。
淩家族人組織子弟旅行的意義,通過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達到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隻有這樣,才能接得住上天交予的大任。
明月如玉盤,倒影著蒼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