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再續,書接上一回。
上一回講到淩家族中長輩決定在遷居雲南前,組織家族子弟進行一次短途旅行。
主理此次旅行的淩家三叔四叔,依照以往慣例,將家族子弟56人(不算我在內),分成四個小組,要求每個小組共同商議提交一份本次的旅行攻略。
以大堂哥帶領的那個小組撰寫的旅行攻略最詳儘,獲得族人一致好評。
淩家三叔四叔還聽取大堂哥小組的建議,要求各人回家做好各種出行準備。
淩家族人在安徽的居住地是休寧縣,距離黃山湯口鎮約50公裡。
經過一番準備,這一天,終於出發!
由淩家三叔淩常和四叔淩青,帶領一眾淩家子弟,包括我,從休寧出發前往黃山腳下的湯口鎮。
時值初秋,59人經過兩天的步行和乘船過河,中途在一個小鎮上休整了一晚,下午終於來到了黃山湯口鎮。
我們入住了湯口鎮的客棧,決定在此休整一晚,在鎮上購買山上所需糧食,明天上黃山。
湯口鎮在安徽黃山東南方向,是出入黃山必經之道。
湯口鎮因為湯泉溪出口處得名,小鎮內有各式徽派建築。
明朝的湯口鎮並非如現代是一個旅遊古鎮,隻是因為臨山傍水,形成了一個漢人聚居地。
為了安全著想,三叔找到當地的朋友,請了一個湯口鎮本地的采藥人做向導。
三叔帶領幾個大的哥哥跟隨他到湯口鎮麵,購買一些方便攜帶的乾糧。四叔留在客棧守著小一點的孩子,這群孩子最小的都有十歲了。
我當然不要留在客棧,大哥淩軒去哪,我就去哪。
三叔認為帶一些黃山燒餅很好,他向店主訂了足夠60人吃幾天的黃山肉餡燒餅,準備明天早上取貨。
黃山燒餅是安徽的傳統特色小吃之一,在大街小巷是隨處可見的。
黃山燒餅又叫蟹殼黃燒餅,這種燒餅色澤金黃亮麗,外層酥脆,內層滋潤鮮香,鹹甜中還帶有點辣味,酥脆爽口,油而不膩,令人回味,吃完唇齒留香。
黃山燒餅有一個特彆之處是它就算受潮了在經過烘烤後依舊酥香。
三叔和我們帶回了一些水果回到客棧,隨後三叔四叔帶著我們,到客棧附近的一家小店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