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古法釀酒(2 / 2)

將拌好的料用木鍬一層一層地裝入甑鍋進行蒸餾糊化,將蒸好的料用木鍬鏟出甑鍋攤涼在乾淨的地麵上,進行自然冷卻,中途翻拌次數有規定,這個時候要嚴格把控料的溫度。尐説φ呅蛧

之後還有加曲、加水堆積的工藝流程,這些流程也是需要嚴格把控溫度和時間,否則一不小心,溫度過了,輕則影響酒的味道,重則料壞掉,就令前功儘棄。

好不容易到了入池發酵的階段。

將經過上述步驟料入池發酵,一般為30天。

發酵時要掌握溫度的變化。

入池後6至7天,溫度保持微溫,酒酒醅會發甜,這說明發酵正常。釀酒的術語將此叫作:前緩升。

入池的第8至20天,溫度要比前要稍高一點,釀酒的術語將此叫作:中挺。

第21天起,感覺溫度每天都比前一天輕微下降,釀酒的術語將此叫作:後緩落。

到了出池時,酒醅的溫度應降至26—28℃,發酵好的酒醅要有不硬、不粘的感覺。

出池後還要蒸酒,將發酵好的酒醅出池裝甑鍋進行蒸餾,接酒時依照酒花大小程度與酒的度數判彆酒頭、原酒和酒尾。

酒頭、原酒和酒尾要分級分缸儲存,再儲存6個月以上,酒才真正成熟。

最後要保留部分酒糟回茬,將剩餘酒糟另外安置處理。

這些都需要釀酒師長期累積的經驗和個人現場判斷能力。

萬物之源,滴滴珍貴。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