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的背景資料(1 / 2)

博覽群書的魯魯修說的沒錯,作為近代土地兼並最嚴重、土改過程最曲折的大國之一,布列塔尼亞的土地兼並問題可謂非常典型。

大體來說,布列塔尼亞的土地製度史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一、16——17世紀,西班牙和英國土地兼並確立大地產製主導地位,殖民地逐漸陷入危機。

二、18世紀,陷入革命危機的法國波旁王朝進入,並趁西班牙殖民統治崩潰進入拉普拉塔。

三、19世紀,近代土地改革的初次努力反而強化了大地產製,土地兼並在20世紀初登峰造極。

四、21世紀,土地高度集中導致的矛盾引發了布列塔尼亞聯邦派革命和對外軍事征服。

其中,前兩個階段屬於傳統社會,體現了西班牙殖民時代土地兼並的成因、特點和瓦解邏輯;後兩個階段屬於布列塔尼亞時代,體現了布列塔尼亞在現代化進程中特有的土地兼並和矛盾問題。

在殖民地時期,作為土地兼並的結果,布列塔尼亞大地產成了有實權而無權威的獨立王國。

16世紀中葉,當圈地運動“羊吃人”的在老歐洲的英格蘭等地如火如荼地上演時,事實上羊進人退也是當時美洲曆史最重要的情節。

在西班牙征服之前,墨西哥原住民的土地製度十分複雜,但總的來說,在西班牙征服後,原住民的大多數土地在產權上都可以視為一種古老的村社公有形式。

這種村社在印加時代被稱為卡爾普伊,是阿茲特克和印加等帝國的經濟基礎。而西班牙人在征服整個美洲的(1521年)之後,西班牙王室將許多印第安人土地以委托監護製的方式分給了征服者,作為對他們所立軍功的獎賞,這也是拉丁美洲第一批大地產的來源。

但在征服後半個世紀當中,大地產並沒有像很多人想象的一樣已經占據主導,印第安人公地村社依然是土地所有製的主體。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