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李歡特意說到愛情自由與傳統束縛不能並存的時代,大家其實就可以猜到這應該又是一個悲劇收場的愛情故事了。
不過,大家卻都沒有打斷李歡。
李歡開始講述:“上虞縣祝家莊,玉水河邊,有個祝員外之女英台,美麗聰穎,自幼隨兄習詩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學,恨家無良師,一心想往杭州訪師求學。祝員外拒絕了女兒的請求,祝英台求學心切,偽裝賣卜者,對祝員外說:“按卦而斷,還是讓令愛出門的好。”祝父見女兒喬扮男裝,一無破綻,為了不忍使她失望,隻得勉強應允。英台女扮男裝,遠去杭州求學。”
對於女扮男裝大家都不陌生,之前的花木蘭代父從軍就是女扮男裝,不過,不同的是花木蘭是代父從軍,並不牽涉愛情。
李歡的這個開頭就成功地勾起了大家夥的興趣。
“祝英台出門不久,即遇上曾在月老寺邂逅的會稽窮書生梁山伯。
梁山伯出身平民,家道中落,幼時父親因治水身亡,由母親撫養成人。他性格耿直,憨厚篤誠,一心繼承父誌,經世濟人。在去求學的路上遇到女扮男裝的祝英台,兩人意氣相投,在草橋亭上撮土為香,義結金蘭。
不一日,二人來到這萬鬆書院,拜師入學。從此,同窗共讀,形影不離。在書院三載,又與英台“日同桌,晚同床”,相互照應,情深義厚。
萬鬆書院是享譽江南的士族子弟求學入仕的好地方。太守之子馬文才,太原王氏子弟王藍田等也來到了這裡。馬文才風流倜儻,學識一流,加上一身出色的騎射功夫,在書院中雄冠群英。
他仗著時任太守的父親和自己的各種優越條件,在學友中聚集一班紈絝子弟,屢與梁山伯、祝英台作對。當山伯品狀排名超過他時,競欲對山伯痛下殺手;當窺探到英台為女且已愛上梁山伯時,他耍儘陰謀,誓欲奪到英台為妻。
祝英台是吳越文化孕育出來的一朵奇芭。她性格倔強,為人正直,在書院這個特殊的男人世界卓然特立。她不喜歡馬文才的傑傲,瞧不起王藍田的猥瑣,看不慣王大人的做作......她最愛梁山伯的憨厚。三載同窗,耳鬢廝磨,幾番誤會消除,幾度生死相隨,英台愛上了山伯。
祝英台深愛梁山伯,但梁山伯卻始終不知她是女子,隻念兄弟之情,並沒有特彆的感受。祝父思女,催歸甚急,英台隻得倉促回鄉。梁祝分手,依依不舍。在十八相送途中,英台不斷借物撫意,暗示愛情。怎奈梁山伯忠厚純樸,不解其故。”
“對了,說到這十八相送,就不得不提到這西湖長橋了,梁祝二人因為不忍分彆,戀戀不舍,硬是在這座橋上來來回回地走了十八趟。
但是,總歸還是要說再見。
祝英台無奈,隻得謊稱家中九妹,品貌與己酷似,願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貧,又錯算了時間,未能如期而至,後梁山伯經師母指點,帶上祝英台留下的蝴蝶玉扇墜到祝家求婚時,豈知祝父已將英台許配給家住鄮城的太守之子馬文才。
美滿姻緣,已成滄影。二人樓台相會,淚眼相向,淒然而彆。臨彆時,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
後梁山伯被朝廷沼為鄞縣令,然山伯憂鬱成疾,不久身亡,遺命葬鄮城九龍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