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曰無衣(秦穿)》全本免費閱讀
鹹陽城門處,人跡往來最為紛繁。側畔空曠之地,有木板高牆,寬逾百丈,如屏立於天地之間。其上所掛之竹簡,相續如織,各卷皆工妙絕倫。
旁近,另有一木牌巍然矗立,上題紅字:“《呂氏春秋》一書,凡能增刪一字者,賞千金。”
雖群賢畢至,墨客雲集,而未有‘增減一字’成功者。懸金千金,如高嶺之花,可望而不可即,反令《呂氏春秋》之名愈烈。日複一日,觀者如堵,熱情未減,或獨自沉思,或成群結隊而論,皆欲破此虛懸之惑。
桑語站在人群之外,自言自語地感慨道:“噫!呂不韋,真是個營銷奇才呀!”
若是沒有“懸賞千金”這一吸引人的噱頭,《呂氏春秋》恐怕難以獲得如此廣泛的關注和重視。懸賞千金之舉,在古代也並不常見。昔日商君“立木為信”,也不過是五十金。呂不韋此舉之慷慨,遠逾當時社會對於文化作品的常規獎勵,因而足矣掀起巨大的社會波瀾。
呂不韋在決定編纂《呂氏春秋》之時,就開始廣布消息於中原諸國,意在尋求賢才。故此書之文學價值,已不可限量。若有能指出書中瑕疵者,不僅可得千金,亦能贏得名譽與才智之認可,士人之心豈能不為之動搖。
這場營銷盛宴之中,最是精妙之處,在於呂不韋將《呂氏春秋》公示於鹹陽城門,並未給此書的觀者設置門檻。無論是名士官宦,還是黔首樵夫,皆在他邀請斧正之列。縱有目不識丁者,也會因好奇而駐足聆聽士人的朗讀與激辯。唯全民之參與,方能極儘此書之價值。
而通過“懸賞千金”的挑戰,該書在短時間內便成為時人熱議的中心,口碑相傳,聲名鵲起。儘管最終無人能夠領賞,但此事已成為曆史佳話,使《呂氏春秋》之影響得以綿延不絕。
桑語將手悄然縮回袖中,指尖意外觸碰到藏於其內的橘子。她拿出橘子,剝開那層黃澄澄的皮,將一瓣橘子送入嘴中。到口一嘗,果然甘甜。
無意中,她目光一轉,便瞥見了秦王政。他背手而立,眉宇間隱隱透出些許蹙意,似是與這喧囂的場合不甚相融。
桑語心念微動,素手輕舒。秦王政的視線落在她手心裡的兩瓣橘子上,驚訝之情掠過眼底。他略一遲疑,終於接過橘子,小心地咬了一口。橘子的清甜與微酸,頓時交織在他的口中。
桑語忽然被什麼吸引住了,她興奮地伸手指向人群,“君……公子,你快看!”
秦王政循著她手指的方向望去。木板高牆前出現了一個花白頭發的老者,身著素袍,手持簡樸的竹杖,卻散發著一種不凡的氣質。他點著竹杖,不急不緩地走到一張書案旁,拿起案上陳列著的羊皮紙和毛筆。
眾人見此情形,皆屏息凝神,目不轉睛。老者筆走龍蛇,在羊皮紙之上洋洋灑灑地寫了好一番文字。隨後,他將筆一揮,仰頭笑道,“改不得呀,改不得!”
言畢,老者再度點著竹杖,大步離去。
那張羊皮紙隨即被呂不韋的門客懸掛起來。眾人爭赴觀瞻,頓起嘩然。
桑語正欲擠入人群一看究竟,蒙毅不知從何處冒了出來。他先是向桑語點頭致意,繼而走到秦王政身旁,附耳低語幾句。
秦王政的眉頭愈發深皺,麵色陰沉得怕人。他轉身對桑語道:“我有事,需先行離去。抱歉,讓蒙毅送你回去吧。”
桑語擺擺手,“不必麻煩蒙公子了。我的這身功夫,走夜路也非常安全。”
秦王政聽罷,覺得她說得也有道理,便微微頷首,轉身欲離。
“公子!”桑語突然出聲喊住他。秦王政停下腳步,回首望去,隻見桑語比了個喝藥的手勢,她的嘴角泛著笑意:“彆逞強!”
秦王政默然片刻,輕輕點頭,道了聲“好”,便快步離去了。
桑語晃了晃胳膊,正打算按照原計劃擠入人群,卻忽然聽到有人喚她:“桑太卜”。
她往聲源處瞥去,乃是李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