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曰無衣(秦穿)》全本免費閱讀
曆史的指針撥到了公元前241年,統一六國的“秦始皇”如今才即位六年。
秦國雖在長平之戰中大勝,然而這場戰爭持續了三年之久,秦卒亦死者甚眾,秦國一時之間難以從“國虛民饑”的泥沼中走出。而後自昭襄王薨逝,四載之間,秦國連喪三王。
勢頭正猛的秦國,不得不蟄伏了起來,將“東出函穀”的腳步暫時放緩。
這給了關東六國最後的機會,趙將龐煖上書趙王,請求重新發動六國合縱攻秦。除齊國偏安苟且,楚、趙、魏、韓、燕五國達成了合縱攻秦的盟約。
五國聯軍推舉龐煖為統帥,以楚王為縱約長,數十萬士兵浩浩蕩蕩地向函穀關開進。
龐煖師從鶡冠子,既通兵法,又精於縱橫術。他曾受用於趙武靈王,沙丘之亂後隱世,如今已是耄耋之年。龐煖總結了數十年間幾度合縱失敗的經驗教訓,他深知崤函之固,遂決定繞道蒲阪,南渡黃河,迂回至函穀關後,打了個秦軍措手不及。
聯軍依計行事,楚春申君率部攻打函穀關,牽製住了秦軍的主要兵力。而龐煖則率領精銳之師,迅速向蕞城進發。如此分兵戰略,可以有效地牽製對方的兵力,很快就達成了合縱軍預想的戰略效果。然而,其弊端也正在於此,它會分散己方的兵力,使得兵力部署失去了失衡。
合縱軍想要擒住□□,可就算是秦國滅亡了,中原大地上還會有第二個“秦國”。
秦軍的主帥呂不韋正是借此心理,命數千名輕裝銳士夜襲楚軍大營,楚軍措不及防,隨即潰敗。春申君黃歇毫無戀戰之心,迅速率殘部逃回了楚國。
麵對如此變局,魏、韓、燕三國選擇了儘可能地保存自己的力量,相繼撤軍。
無論龐煖如何善縱橫,聯軍已經徹底成為了一盤散沙。在離勝利隻有一步之遙的關口,五國選擇了投降。
返回趙國的路上,雪花落得又密又急。負傷的趙卒艱難地跋涉在積雪中,神情沉鬱。
馬上的趙將突然仰天長歎:“天數如此,奈何!奈何!”
鐵骨錚錚的漢子,此時淚隨聲下。
“非天數也,人心矣!”龐煖蒼老混沌的眼中竟也閃著淚光,他回頭望向秦國的方向,“以後,再無這般的時機了。”
龐煖知道自己已經垂垂老矣,率領趙人滅秦的夢想,恐怕再也不可能實現了。
在鬢發如墨的年華裡,他明明可以笑傲沙場,可卻被君王遺忘。
深穀幽蘭雖無人識,卻不敢斂芳華。
一年,十年,二十年……五十三年。
流逝的歲月化為了臉上的皺紋,鴻鵠大誌逐漸涅滅在霜白的鬢角中。
終於,趙王想起了他。
龐煖重新穿上了甲胄,將白發梳得整整齊齊,他好像又回到了意氣風發的年輕時代。
老將未減當年勇,終於,他大勝燕將劇辛,俘虜兩萬多燕軍,更是成為了五國合縱軍的統帥。
世事皆是因果際會。假如沒有這次的“蕞之戰”,龐煖或許會隨著曆史湮沒在時光的旋渦中,成為被遺忘的塵埃。
即使其光華短暫如曇花,他終究是留下了輝煌的一筆。
鹹陽城,桑語正坐在酒肆裡,漫不經心地聽著阿九講述著呂不韋破敵的故事。
“阿姊?”阿九忽地湊近,“你在想甚?”
桑語從酒觴中抬起眼來,“這些消息,你都是打哪兒聽來的?”
“近來鹹陽城裡四處都在說這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