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第二百一十七章(2 / 2)

這樣一看,今天阿誠專程出門為黎錦購買的這些早餐,實在是豐富過頭了。

對一向節儉樸素的黎錦來說,如果由自己烹飪或是去購買的話,這樣豐盛的一餐,就是絕對與她無緣的存在了。

彆說早上起來就吃這個了,就連午餐或是晚餐,黎錦會吃得這麼豐盛的場合,也不太常見。

隻有逢年過節、或是遇到一些值得慶祝的事情的時候,黎錦大概才有可能在午餐或是晚餐吃這麼豐盛的食物。

因此,眼前那過於豐盛的早餐,讓黎錦感到很陌生。

麵對這些早餐的時候,黎錦竟然有種“不知從哪一道開始吃起”的恍惚不安感。

不過,阿誠買來的早餐雖然種類繁多,但實際上,“進食規則”倒是很清楚明白、一目了然的。

隻是因為食物太多了,才會讓黎錦一時不知所措。

但冷靜一會兒,適應了“這就是早餐”的現狀之後,也就可以很自然地吃起來了。

在黎錦看來,早餐隻要吃其中的“炸麵圈”並搭配“豆腐腦”就足夠了。

這些食物吃起來都很爽口順暢,不僅味道不錯,而且很快就能吃飽,能節省大量時間。

增加了這些葷素小菜,反而對黎錦造成了乾擾。讓她感到很分心,注意力也因此渙散到一度不知該吃什麼的程度。

但隻要冷靜下來,知道即使慢慢地吃、也不會產生什麼問題的話,自然也就可以逐一吃光早餐了。

作為“消滅”早餐的第一步,黎錦首先夾起了的食物,就是“炸麵圈”了。

這是一種金紅色的油炸麵食。

舌頭與牙齒首先碰觸到的部分,自然是它的外皮。

這種金紅色的外皮,吃起來很鬆脆、一點也不乾硬,並且非常酥、還帶有一種很蓬鬆的質感。

“炸麵圈”的外皮,有一點兒像炸製時火候很好的油條外皮的質感,但比那層外皮又要厚實、柔韌一些。

而“炸麵圈”的內部,則是發麵的麵團。

這種“炸麵圈”由於發酵得十分充分的關係,在炸製時形成了很多大大小小的孔洞。

吃起來的口感,雖然十分柔軟、但又頗為勁道。

充滿“嚼頭”的質感,令人深感滿足。

在對“炸麵圈”進行調味、改善口味的時候,應該同時在麵團中放入了糖與鹽。

但為了不喧賓奪主的關係,糖與鹽都放得很少。

所以,吃起來的滋味,就是淡淡的甜味與淡淡的鹹味。

由於在調味上格外節製的關係,雖然是油炸食品,但如果除去油膩而美味的外皮的話,內部的部分,甚至稱得上清新恬淡。

當然了,如果決定了要吃“炸麵圈”的話,不吃它的外皮,那可是絕對不可能的。

黎錦接下來品嘗的食物,則是水分充足、卻並非湯品的“豆腐腦”。

與稍微罕見一些的“炸麵圈”相比,“豆腐腦”自然常見多了。

儘管如此,“豆腐腦”雖然常見到幾乎隨處可見,但稱得上“美味”的“豆腐腦”卻是鳳毛麟角的。

就連“好吃”的“豆腐腦”也絕不常見,幸好,阿誠買來的這一大碗“豆腐腦”,確實稱得上“好吃的豆腐腦”之名。

這碗“豆腐腦”的質感,非常光滑軟嫩。端起來的時候,都能感覺到它顫顫巍巍的。

而且,這碗“豆腐腦”的口感,極其柔滑細膩,沒有一絲一毫粗糙的“顆粒感”。

劣質或是平庸的“豆腐腦”,常常會帶給人“顆粒感”的印象。但阿誠買來的這碗“豆腐腦”,非常完美地回避了這個常見的問題。

論味道的話,也許是因為加了麻辣調味的關係吧,一點都沒有豆製品特有的微腥與苦澀味道。

這碗“豆腐腦”的鹵子,是豔紅色的,帶著油亮的誘人光澤。

因此,在視覺效果上,看起來有點令人害怕、甚至望而卻步。

不太習慣吃辣的黎錦,也是鼓起勇氣才吃下去第一口的。

但實際體驗後,才發現,它的麻辣味,處理得堪稱恰到好處。

花椒造就的麻味效果,介於“輕微”與“中等”之間,使得舌頭微微發麻,但不會難以接受。

而它的辣味,則是剛好被調整到了“中等”“適當”的程度。

相比過分火辣的調味,這種程度的辣味,雖然同樣會喚醒沉睡的味覺,卻不會讓人感到焦躁不安。

但這“豆腐腦鹵子”的味道,也並不僅僅是單純的麻辣。

靜下心仔細品嘗的話,就會發現它是加了某種調味品,進行適當中和的效果。

剛入口時,是麻辣的味道。但其中又帶有甘甜的回味,有著非常柔和細膩的感覺。

“這裡麵加了麥芽糖吧。”品嘗著這微甜而麻辣的鹵子,黎錦做出了這個推測。

“麥芽糖?”阿誠有些困惑地問道。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