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10(1 / 2)

第101章 古代種田生活(9)

古代種田生活(9)製棉衣送溫暖

自謝家村那事過後, 如今已至十月中旬,天氣漸漸涼了起來。

縣令大人甚是憂心,平輿縣內大半的人都是逃難來的難民, 這些難民雖有糧食, 不會餓死, 但這天氣逐漸冷下去,怕不是會被凍死。

顧子琰走進縣令書房,看到縣令愁眉苦臉, 問道:“大人可是在憂心縣內百姓?”

看見他,縣令期待道:“子琰, 你回來了, 周大人如何說?”

顧子琰喝了口茶潤潤嗓子,“大人說‘必不能讓這些百姓無衣蔽體’,九月時, 大人已命人在江州收購了上萬噸棉花和麻布, 讓我等先統計需要棉衣棉被的人數。”

縣令拍手稱讚:“周大人高瞻遠矚, 果真是我輩之楷模,我現在找人去統計人數。”縣令正要出門,正好與鐘典使和王植在門口相遇。

兩人喊道:“大人要去哪?”

“你們有何事嗎?”縣令清咳一聲, 做好表情管理。

鐘典使指了指王建國, 說道:“大人, 阿植有事向您報告。”

“大人, 現在天氣漸冷,下官在各地走訪時發現,還有許多人衣不蔽體, 如果持續降溫,這些人很可能會被凍死。下官甚是憂心, 特來向縣令問問,可有對策?”王建國皺著眉,很是憂心。

“原來是為這事,我們進去說吧!”縣令欣喜,能考慮到這步,說明阿植不僅有對工作勤勤懇懇,更是有一顆愛民之心。

看見顧子琰,王建國有點驚訝,於是問道:“顧先生也在啊?我快半個多月都沒看見顧先生了。”

縣令說道:“子琰才從州府回來,為的就是這事,還帶來了一個好消息。”

“棉花嗎?”王建國猜測道。若有棉花的話,那些衣不蔽體的百姓這個冬天就好過了。

縣令讚道:“阿植果真聰穎,哈哈,就是棉花。周大人高瞻遠矚,已經從江州購買了許多棉花和麻布,現在需在縣內統計沒有棉衣的人員,這事交給阿植如何?”

“這部分人員我已經統計好了,那冊子正在我身上呢。”王建國從袖中拿出一個小冊子,雙手捧著遞給縣令。

“哦~阿植果然能乾。”縣令大喜不已。

翻動冊子,上麵各種橫縱線條交錯,形成一個個長方小格,記錄得清晰、詳儘,何地何人,總共多少,一目了然,縣令看了,問道:“這記錄方法是你想出來的嗎?清晰明了,一看便懂。”

王建國搖頭,說道:“下官幼時不知在何處看到的,隻記得這種記錄方法十分清晰明了,就給記下來了,在記錄時就用了這種方法。”

縣令把小冊子遞給顧子琰,顧子琰看完,說:“不錯,確實一目了然,若此等方法用在賬本上,記賬會更加清晰,也不會出現許多亂賬了。”

王建國:“顧先生聰明!”

鐘典使聽得甚是好奇,“顧先生,給予我看看。”

顧子琰將冊子給他,鐘典使仔細查看,“此法有大用。大人,我先退下了。”鐘典使心急火燎,恨不得馬上去賬房試試。

“鐘老還是如此性急,遇見好東西恨不得馬上用上。”縣令扶須說道。

“子琰,既然人數已經統計好,快速給周大人去信,棉花拿回來,還需要耽擱些時日加工成棉衣棉褲,可耽誤不得啊。”

顧子琰點頭,“是,大人,子琰先告退了。”

書房內隻剩下王建國和縣令,王建國提議:“大人,下官有一法,可以加快做成棉衣棉褲。”

縣令驚奇:“你說!”

“可以在縣內聘請懂針線家庭困難的婦女進行加工,縣衙提供一個場地,讓她們一些人負責裁剪布料,一些專門做袖子,一些專門做棉衣背部,一些專門做領子……最後再讓人將棉衣的不同部分縫起來,這樣分工,可以加快趕製棉衣棉褲。”

縣令有些不相信,“當真?這樣跟一個人單獨縫製有何區彆?”

王建國肯定道:“當真,專門做一樣可以提升這些人的技術和速度,比一個人單獨趕製棉衣快,若縣令不信,我們可以先試驗一番。”

“我記得縣衙有懂針線的丫頭吧?”

王建國吩咐隨從去購買夠做20件棉衣的棉花,還有幾匹麻布,搬到縣衙後院,再讓人把縣衙裡懂針線的都召集在一起,給他們分成兩組,每組5人 。

一組單獨製衣,挑選針線較好的人員,一組進行不同分工,每人製棉衣的不同部位,看看她們誰先完成。

到傍晚時候,羅平來報。聲音難掩激動,“大人,第二組已經完成了。”

“知道了。”結果在他意料之中。

縣令聽完他的稟告,還是很相信這個結果的,單獨製衣的那組針線是真得不錯,連教導他小女兒刺繡的花嬤嬤也在,那可是幾十年的繡娘了。

縣令點頭,“行,到時候就依你的方法。”

王建國詢問:“那現在可以招工了?此事還需早點準備為好。”

“可。這事就由你負責。”縣令拍拍王建國的肩膀,心裡讚歎:這樣才是國家棟梁之才。

*

得到縣令的同意後,王建國開始在縣內貼告示,招200個懂針線活的女工,不論年齡大小,優先聘用家庭困難的。不過三天,就已經招滿了。

平輿縣到府城,若是騎馬,隻需3天就到了,但是運送棉花來,至少得5天左右。

因此這幾天,王建國還在布置棉衣加工廠,廠地在縣衙內,縣衙修建得很大,現在還有許多空置的房間,經過一番布置,倒有模有樣了。

等場地布置完畢,棉花和布料也已送到,王建國通知女工來上班。

縣令也來視察過,當時就直拍著王建國的肩膀大讚,“阿植處事細致有規劃,很讓人放心!”

到了十一月中旬,天氣更冷了,女工趕製棉衣的速度慢下來。

縣令查問進度後,也跟著皺眉,“如今才趕製出一半棉衣,照此進度下去,恐怕得到十二月才能把棉衣趕製完。”

他現在穿上薄棉衣已是覺得有些冷意了,那些還穿著破舊單衣的百姓恐怕更覺寒冷。

“為了趕製棉衣,這些女工從早到晚不曾停歇,已非常勞累,所以下官決定再招些女工。”

“可,我現在可給下軍令狀了,在十一月末必須將所有棉衣趕製出來,若需錢財可直接從賬房支取。”縣令嚴肅地說道。

“是,保證完成。”他記得自己有幾個製衣機器人,到時候讓他們也跟著趕製棉衣。

招工的告示已經貼出去,但來的人沒有幾個,王建國做起了小蛀蟲,每天悄悄將一些棉衣麻布放進空間,帶回家,讓製衣機器人趕製棉衣。

製衣機器人速度很快,每天至少能趕製200多件棉衣,雖沒有招到幾個女工,但在十一月下旬的尾巴尖上,所有棉衣已經趕製好了。

此時,隻剩下最後一批百姓沒有得到棉衣,為了保證棉衣能到百姓的手裡,王建國每天都要跟著運送棉衣的馬車去送,今天是他最後一次送棉衣了。

這次去的地方是洛魚鎮,這裡好些人都是養魚為生,在平輿縣內算是比較富裕的小鎮,但是洛魚鎮下有個懶漢村,出了名的貧窮,他們今天去的就是這裡。

懶漢村不叫這個名字,反而有個好聽的名字,叫杏雨村,但是由於村裡麵的人都很懶,喜歡小偷小摸,乞討為生,不事生產。

多說一句,縣城裡乞討的基本上都是這個村子的。

懶漢村有100來人,大都是單身漢,娶不上媳婦,周邊村鄰都知道這個村子的德行,也不敢將女兒嫁到村子裡來受苦。

為了不讓這些人餓死,縣府每年都會給予糧食補助,這樣做反而沒有讓懶漢村的人勤勞起來,反而是沒糧食了就向縣府要。

他們村裡的地都是荒著的,沒一人種地,也許有些人不是這麼懶,也想種地,但村子裡懶漢多,經常這家順點吃的,那家摸點東西,種個東西還沒成熟呢,葉子都被人薅沒了,久而久之,都隨大流了。

縣令對此頭疼已久,勸農官都勸過不知多少回了,懶漢村人依舊如此,把他們“懶漢”的名稱發揚得更加閃亮、耀眼,讓其他鎮的、村的一聽到這個名字,皆鄙夷不已。

王建國之前也跟這個村子裡的人打過交道,全都一副混不吝的樣子,連裡正都沒個裡正樣。

對付這種人,不能順著對方,也不能一直無條件支持,得要強硬的手段。

到了洛魚鎮,不過半時辰,就到了“著名”的懶漢村,裡正帶著全村青年早早在村口等待,個個慫著肩,眼睛四處打轉,看見王建國一行人,立馬圍了個水泄不通。

王建國吼道:“排隊!一個一個的來,不然我直接回去了。”

村裡的人現在都知道新上任的農事官不像上一任的好說話,若是不聽他的,他真會回去。

這是上一次得到的教訓。

王建國上一次運糧來這個村子,這些人見到運糧車就直接上來搶糧食,一副強盜作為,他肯定不能慣著,直接把先搶的那人來個殺雞儆猴,大刀直接架到脖子上,褲子都嚇尿了。

但其他人還在不管不顧地搶,生怕糧食沒了。

給王建國氣的,直接讓車夫返回,餓死他們吧!

第102章 古代種田生活(10)

古代種田生活(10)改造懶漢村(一)

經此一事後, 這些人倒是規矩了不少。

懶漢村的人依次排隊領完棉衣後,王建國一行人駕車回縣裡。

到縣府後,王建國到辦公地方整理好數據, 向汪縣令彙報情況。

“大人, 所有棉衣都送往百姓手中了。”

這裡是汪縣令書房, 旁邊的炭盆散發著陣陣暖意。

“甚好!辛苦阿植了。”汪縣令眉梢都帶著喜意,雖說耗費了大量錢財,縣庫吃緊, 但百姓有衣避寒,區區錢財, 也不過小事一件, 大不了他再厚著臉皮向州府大人要點。

“屬下不辛苦,”王建國笑著搖搖頭,“本分之事罷了, 再說, 能為縣令大人分憂是我的福分。”

汪縣令眼含讚賞:“很好!”辦事能力強, 不居功不要賞,有這等屬下實乃他之幸也。

王建國:“大人,屬下此次去的是杏雨村, ”

還未等王建國說完, 汪縣令很是明白地“哦”了聲, “可是那被稱為懶漢村的?”

“大人明智, ”王建國小小地拍了下馬屁,“屬下每次去這個村子都覺得甚是奇怪,村中田地空置, 房屋破爛不堪,村民精神萎靡, 衣著與屬下剛來此處一般無二,聽屬下人說,這村人一靠縣府給予糧食,二靠在縣、鎮乞討,懶漢之名縣內皆知。

屬下本以為村中土地貧瘠,糧食產出不高,村民種不出糧才如此,結果,竟是因為村民太懶無心農事才如此作派,屬下當時甚是氣惱,怎會有人放著肥沃田地不用,天天沒臉沒皮的靠著彆人施舍?”王建國越說越覺得心塞,那多好的地啊,特彆適合種植稻米,值多少星幣啊?

汪縣令到平輿縣上任快兩年了,這個懶漢村也算得上他心頭頑疾,不給糧食,他們會餓死,給了繼續老樣子,最後隻能放任不管。

“唉,這懶漢村也是我心頭頑疾,我上任兩年,拿它毫無辦法。”汪縣令歎氣。

“縣令大人,屬下想去試試,看看能否把他們這習性改一改。”王建國說道。

汪縣令有點驚訝,但沒有拒絕。“將近年關,過完年再去吧。”

王建國也是這麼想的,畢竟現在天冷,也不適合再種什麼。

**

縣衙放了十多天假,王建國沒有在縣城過年,反而回到落家村。

村民們受益於王建國公布的漚肥方法,都對他甚是感激,見他回來,這家提著一隻雞那家捧著把菜上門,都未空手。見他家雜亂,還幫忙收拾,本來想用機器人的他省下了塊能源石。

王家院裡,收拾完後,王建國和上門的村民閒聊,天色漸黑,村民們很有眼色,起身告辭,準備家去了。

“多謝各位叔伯嬸子,今日家中不大方便,明天再答謝各位了。”王建國朝村民們說道。

村民們連忙說道:“沒事沒事。”說完,三三兩兩結伴出門。

李樹還在院內,王建國拍了拍他肩膀,厚實了不少,“阿樹,你想不想跟我去縣衙?”

李樹“啊”了一聲,指了指他,說道:“我?”

“怎麼?不想?”王建國瞥了他一眼。

“當!然!想!”李樹大聲說道,“我這不是太開心了嘛,阿植,你也太好了,從此以後,你讓我往東絕不往西!讓我爬狗洞絕不走大門!”他四指朝天,作發誓狀。

王建國被他逗笑了,“行了行了,好好練我教你的武術,不讓你爬狗洞,爬牆就行。”

**

過完年,王建國打算對懶漢村進行改造,他向係統買了張懶漢村的地圖,實地考察。

懶漢村貧窮的原因是村民懶惰,不事生產,屬於思想上的懶,也就是精神貧困,已經根深蒂固。

實際上,他們村位置極好,土地雖荒廢太久,但還是比較肥沃的,隻要他們拿起鋤頭,勤勞種田,混個溫飽沒有問題。

但是,他們現在就缺“勤勞”二字,懶惰成性,靠著彆人的施舍已經成為本能。作為土地裡刨食的農民,已經喪失了勞動的根本。王建國看過,懶漢村連把像樣的鋤頭都拿不出來,基本都被賣了。

這樣的村民,勸農已經沒有作用,得用非常手段。

花了十來天,王建國走遍了懶漢村每一寸土地,這地方比落家村好不少。

半麵山水半麵田,田地平坦,水源豐富,屬實是塊寶地,隻不過擁有這塊寶地的人,空有寶物不珍惜。

對懶漢村的大體情況有了了解後,王建國回縣城,在縣城的住處梳理整齊後,他趕往縣衙。

剛進縣衙,就遇到莊琰手拿折扇,身後跟著兩個隨從,像是要出門。

“顧先生。”王建國微微低下頭,喊道。

顧子琰瞥了他一眼,問:“這是從杏雨村回來?”

遲鈍了幾秒,王建國才反應過來,懶漢村啊,“對,去考察一下具體情況。”

顧子琰沉思片刻,這杏雨村他聽縣令說過幾回,村人甚懶,不事生產,每年縣衙都要給予他們上百石糧食,以免他們餓死,被上麵責罰,快有十幾年了。十幾年不種地,也不知道還會不會揮鋤。這未及冠的小子倒是年輕氣盛,敢想敢乾。

心中思緒千百轉,也不過分秒之間。

顧子琰拿著折扇的手拍了兩下,看向麵前小子,即使從前有些衝突,對於敢於做事的人,他從來不吝惜誇獎:“不錯,絕知此事要躬行。願君馬到成功。”

王建國:“多謝顧先生。”他側身讓顧子琰幾人過去,這才去見縣令。

汪縣令正在處理公務,聽見隨從的稟告,才知是王植來了。

王建國匆匆行禮,剛坐下就說道:“大人,屬下花費半月,對懶漢村全麵考察,如今心裡已經有了些章程,就是得需要縣令大人的支持。”

汪縣令示意他繼續說,“我打算先停止給供給懶漢村糧食,采用獎賞的形式發放糧食,開一畝荒地給十分之一石,以此類推,用此法來促使他們開荒種田,此為利誘。其次,‘好好’給他們講道理,訴情理。此外,縣令大人能否給予我充分的自主權,讓我全權做主,不乾預我的決定。”

王建國看向汪縣令,希望得到他的肯定。

汪縣令思慮片刻,還是有些拿不住主意,阿植年紀太輕,恐怕壓不住人,問道:“講道理他們會聽?要不讓鐘典使一起?”

王建國搖搖頭,“典使大人這些日子甚是忙碌,倒也不必,大人若是信我,就讓我全權做主,不出一年,我定能把懶漢村的名號取掉。”

看著麵前的氣盛少年,倒是激起汪縣令幾分熱血,“行,那就讓你全權做主,不過,你得定期與我彙報。”

王建國自無不可,“大人,還有一事,懶漢村中中青年村民較多,若是他們聽說不發糧食,隻有我一人恐怕難保安全,我想帶幾位弟兄一起,不知可否?”

“可。”

*

翌日。

得到縣令許可的王建國帶上李樹還有他的機器人們一起去懶漢村,不過午時,已經到懶漢村。

懶漢村房子破敗,跟原來荒廢的落家村有得一比,村裡無一人走動,靜悄悄的,有些許滲人。

李樹茫然地提著一個鑼,有些困惑:“阿植,這真是一個村?還有百多號人?”咋那麼像無人村?

“對啊。”王建國敲了敲手上的鑼,聲音吵耳朵。

村裡好多人被驚醒,連趴起身。林二柱忙喊:“怎麼了?怎麼了?大柱,你去看看怎麼回事?”

林大柱又躺下了,“就鑼鼓聲,可能縣衙或者鎮上的人來了?你自己去,我昨天都沒吃飽,沒力氣。”

林二柱也躺下來,“那好吧,不管了。”真累,誰這麼缺德,大早上敲鑼。

敲了半天鑼,沒來個人,風刮過,帶來一陣陣尷尬,王建國和李樹麵麵相覷。

王建國改變策略,打算在一戶戶門口喊。

他不敢敲門,怕給人家門敲散架了,隻在門口喊:“開門,開門,縣府送糧食來了!”這聲音可比剛才的鑼聲穿透力強,不一會兒就聚集好些懶漢村村民。

“糧食?糧食在哪呢?”這些村民目光渙散,神色萎靡,邊打著哈欠邊問。

糧食的誘惑很大,沒出去工(乞)作(討)的村民都來了。

據他半來月的觀察,還留在村裡的一般還是比較“富有”的,至少今天還能吃頓飯。

“先跟我來,我有事通知你們。”王建國看了看這些懶惰成性的村民。

村民們死氣洋洋地拖著身軀跟在他們後麵,王建國找了個高處的石頭站著。

“我宣布兩件事,第一,從這個月開始,縣府不再發放糧食補給,第二,從今天起,我將接管杏雨村。”

剛說到不發糧食,一雙雙死魚眼盯著王建國,村民們大叫道:“憑什麼不發了?”

王建國喊道:“安靜!”相反地,村民吵嚷聲越來越大,恨不得一擁而上,把他揍一頓。

不發糧食,猶如奪了他們的命。

村民雖然懶也懶得思考,但有一點他們很清楚,光靠乞討,他們可能早就餓死了,如今可不就靠縣府發的救濟糧活命嘛!現在月末,這小子說不發糧食豈不是要他們的命!現在誰家還有存糧啊?!

村民們憤怒起來,各個麵目猙獰,猶如惡鬼。

“大夥們,我們去縣衙,去找縣令老爺,這還沒長毛的小子說的話能算數嗎?都發了十四年的救濟糧,現在說不發了,肯定是這小子想把我們的糧食吞了,不讓我們活命啊!”本來還精神萎靡的村民,現在各個神情激慷,看著王建國猶如他們的殺父仇人一般。

一人一句,氣氛瞬間被引爆了。

王建國會讓這些人去,笑話,那他那能把整個境州給炸了的機器人小隊豈不是沒用。

“轟”的一聲,村民旁邊的地麵瞬間被轟出一個大洞,熱氣噴湧,場麵瞬間從對立走向安靜,村民們似乎被嚇著了,噤若寒蟬,剛才喊打喊鬨的村民一個個縮起頭當了烏龜,像一隻隻小鵪鶉。

“好好講道理,就是沒人聽,唉,聽我說完不好嗎?”王建國看著他們溫和地笑了笑,不過這笑容在村民看來可是惡意滿滿,“現在也不跟們你浪費時間了,給你們兩個選擇,第一,好好聽我說完,第二,就像你們旁邊的土地一樣,“轟”一聲,四分五裂,怎麼樣?”

村民們擠在一起,小心翼翼地看看石頭上的王建國,這用選?!

“選第一個?”王建國問。

村民一個個連忙點頭,王建國:“行,那聽我說完。”

“縣令大人已經將杏雨村的管理權交付給我了,從今以後,我就是村裡的村長兼農事官,現在我宣布幾項規定:

第一,作為杏雨村村民,可享有以下獎勵:開一畝荒地,獎賞3公斤糧食;按照科學合理的方法種植一畝田地,獎賞4公斤糧食;成功種植並收獲達到規定產量的糧食,免除稅收並獎賞2兩銀子。

……

第十,所有村民必須嚴格遵守村規,違者將受到嚴厲處罰。當然,肯定不是坐牢吃官家飯的好事!”

把所有規定都念完,村民們感覺喪失了自由,這是人過的日子嗎?!種田是什麼玩意?靠著縣府救濟不香嗎?不勞而獲不舒服嗎?

所有村民都感覺好日子到頭了,頗有一種天塌下來的感覺,壓在身上還沉甸甸的。

死氣洋洋的臉上再添灰白,精神更不好了。

“行了,先散會。”一群村民像遊魂似的往四麵八方散去。

李樹剛才被那“轟”的一聲嚇了一跳,“阿植,這……那是啥?“轟”的一聲嚇死人了!你帶來的這些都是什麼人啊?”李樹悄摸摸地在王建國耳邊問道,邊問還邊瞅了瞅旁邊的機器人。

“沒事,這是我事先準備好的,你還記不記得落家村當時有家漚了許久的肥,旁邊還點著火,一揭蓋被炸傷的事沒?”王建國隨口糊弄他。

“哦?是這樣啊!”李樹撓撓後腦勺,但是這沒臭味啊,人家漚肥的地方不是臭氣熏天的嗎?

*

天色漸晚,一些工(乞)作(討)的人下班了,一些滿臉喜色,看來收獲很是不錯,一些垂頭喪氣,完全沒精神,看到王建國,瞬間精神,腆著臉上前:“大人,這是來給我們送糧的嗎?”

王建國意味不明地說道:“算是吧!”

回來的大概有十多位,人應該是齊了,王建國又通知了一回,本來一臉喜意的村民垮著個臉,既生氣惱怒又不敢跟他嗆聲。

第二天,天將破曉,寒露未歇,王建國挨家挨戶敲門,村民迫於他的淫威之下,一個個打著哈欠,跟在他身後。

王建國帶了100多把農具,鋤頭,鐮刀,釘耙……被分到每一個村民手裡,村民被分成幾個小隊,由機器人帶著,前往荒地。

村民們先是裝模作樣跟著學,反正在後麵,他們怎麼糊弄前麵的人也看不見,可是這些帶隊的人背後像是長了眼睛一樣,不管他們做啥小動作,都會被發現,眾人苦不堪言。

饑一頓飽一頓養成的身體,虛得很,還沒多久,王建國就聽說有人暈了。

王建國把暈倒的移到一處,讓他們喝糖水,補充他們的體力,可能是看到暈倒了可以休息,村民一下暈了幾十個。

王建國突然想罵#%#,讓機器人把他們弄醒,警告他們,“誰再故意裝暈,我就把他以這種樣子給埋在土裡,嗬嗬!”他踢了踢地上裝暈的林大柱。

林大柱虛虛睜了睜眼,就聽到這個殘酷無情的新任村長低下頭對他說,“你是不是想試試?”他一個鯉魚翻滾,瞬間起來,還裝模作樣的扶了扶頭,“哎,哎,頭真暈啊!”一邊撇著眼看王建國,那副模樣引人發笑。

還有些繼續裝暈,見他真被土蓋上了,連忙爬起來,經此一番,村民乖了不少,雖然還是在磨洋工。

中午飯統一做,是雜糧饅頭和野菜粥,按照勞動強度分,多勞多得,少勞少得。

村民們排著隊領取,打得多的笑嗬嗬,打得少的省不了扯會皮,王建國在旁邊看著,白了他一眼:“怎麼?你乾了多少活自己不清楚?”

村民吃完飯歇息會,接著就被帶到地裡。林大柱心裡苦啊,這日子什麼時候到頭啊?他們已經成了惡霸地主家的可憐幫工,不僅得天天乾活,還吃不飽。

而且這狗官還有縣令的文書。

晚上,村民還得端著小板凳,去聽什麼思想教育課,眾人叫苦不迭。

在村民的不斷作妖和王建國的不斷鎮壓中,日子過得波瀾起伏。

第103章 古代種田生活(11)

古代種田生活(11)改造懶漢村(二)

懶漢村的村民乾活懶, 但是小主意很多。

一個生病將會有一連串的人生病,理由都不帶換的,不是肚子疼, 就是腦殼疼。

“阿植, 阿植, 徐老三又帶著幾個村民往山上去了!”還沒進門,李樹的聲音已經傳到屋裡。

經過一個月的管理和思想教育,懶漢村的大部分村民已經習慣現在的生活, 但還是有些刺頭,比如這個徐老三。

每天都想帶著他幾個兄弟去鎮上要飯, 把勤奮乾活當做是對他們的禁錮。當不勞而獲成為習慣, 不用付出就能生存,在他們看來,尊嚴, 那是什麼玩意?還不如人家丟在地上的一個饅頭, 撿起來吹吹灰, 還能填飽肚子

懶漢村的位置很好,環山繞水,離鎮上、縣上也近, 如果抄近路, 翻過老林山, 再走上半截路, 就到鎮上了。

老林山雖然叫這麼個名字,但山上光禿禿的,都是些低矮的灌木叢, 如今還特意被清理過,準備種些藥材, 更是方便這些村民溜走。

不過,倒沒人溜出去過。

想到這個情況,王建國淡定地說:“沒事,等會就回來了。”

李樹想想也是,“風大哥厲害著呢,每回都把他們抓回來,也不知道這些人逃個什麼?”

果然,王建國還沒跟李樹說幾句話,風箏就帶著徐老三幾人回來了。

徐老三雖是個刺頭,長得卻忠厚老實,聽其他村民說,他要飯的業務比較強,每天都能得6、7文錢,有時遇上心善的少爺小姐,還能得半吊錢,時不時還能上酒館喝喝酒。

王建國看著癱在地上的男人,用陳述的語氣道:“徐老三,第三回了。”

“有道是,‘事不過三’,既然你如此不服管教,非得離開杏雨村也由你。但是,離開後你就不再是杏雨村的村民,我會把你的戶籍消了。你想流浪討飯由你,不想乾活也由你,隻是,從今以後,你可不許回來了。不然,見你一次扔你一次。”

徐老三一聽,這哪行?他們徐家祖祖輩輩在這裡生活了幾百年,他再怎麼要飯乞討在這也有個避風避雨的地方,這小子竟然要把他戶籍消了,還要把他趕出村子,可咋行嘞?

他忙哭天喊地道:“天老爺啊,縣令老爺啊,我徐家祖祖輩輩都在生活,這半大小子仗著自己是個官就欺淩弱小,如今還要把我趕出去,這是要了我的命啊!”一直車軲轆地抱著這句話喊了半天。

王建國一臉漠然,看他表演,佯裝成怒氣衝衝的樣子說道:“風箏,把他扔出去,吵耳朵,我還怕你了,我這就去縣衙稟告縣令大人。”然後王建國就一甩衣袖,佯裝要走。

徐老三本質上慫,以往百試百靈的招術失靈了,看這小官還真要去把他戶籍消了,他立馬滑跪,臟兮兮的手在臉上一抹,忙抱著王建國的左腿,不讓他走,大聲哭喊:“大人,大人,我錯了,我錯了,我以後好好乾活,彆人五更起,我三更起來乾。”

王建國動了動腿,徐老三抱得更緊了,王建國喊道:“起開!”

“大人,大人,我錯了!彆去縣衙啊!以後你讓我乾啥我乾啥!”徐老三哭得那叫一個慘啊。

王建國本來也是做做樣子,沒走了,“行,記住你今天說的話,如果下次再這樣,我就真去縣衙把你戶籍消了。”他也隻是嚇嚇他。

徐老三猛點頭,保證道:“是是是。”

主事人解決了,王建國看向其他幾人,“你們幾人呢?”其他幾個本來就是被徐老三煽動的,以前雖然對逃出去蠢蠢欲動,這還是第一次上了徐老三那條破船,誰知剛上船,船就沉了,連個影子都找不著的那種。

這聽到王小大人的問話,這幾人猛搖頭,連忙把鍋扣在徐老三頭上,“大人,我們知錯了,都是徐老三忽悠我們的,求大人彆把我們戶籍消了,我們以後定會好好乾活,絕不偷懶了!”沒有戶籍說不定會被賣進什麼黑煤窯,村裡的林家財的嶽丈可不就是逃難來的沒有戶籍,被賣進黑煤窯,出來的時候身上都是皮包骨了。幾人想著,心裡更膽怯了。

“嗬,你等的保證於我無用,接下來就看你們怎麼做了。”王建國說道。

“行了,回去吧。作為你們不服從命令故意逃跑的懲罰,今晚就沒有你們的晚飯了。”

眾人臉上的喜色還沒褪去,就聽到這句話,頓時喪喪的。

“回去吧。”王建國又說了一遍。

等到這幾人都走完了,王建國才坐下來,總結道:“唉,這些村民可真是,小主意不斷,但是吧,又慫,嚇一下安分幾天,然後又故技重施。”

這事過後,其他村民看到徐老三又賣力乾活,開始喪氣滿滿,唉聲歎氣,他們這是逃不出王小大人的五掌心了。

乾活時,眾人傳遞消息,這才知道徐老三差點被消了懶漢村戶籍,被趕出村子裡,這把村民們嚇得喲,都不敢裝病不乾活了,懶漢村終於安分下來。

兩個多月的時間,懶漢村周圍的土地也規整得差不多了,還用上了化肥機器人根據土壤情況調製的化肥。

此時,今年的春種也開始了!

平輿縣春耕一般種植苞米以及一些蔬菜。王建國去年的苞米收成大概有10噸左右,一小部分被他讓係統打開通道送往星際時空管理局去了。

剩下的還有8噸左右,一畝地至少得4斤苞米,最多也隻能供得上一個小鎮種,這還得種其他作物。

懶漢村窮得叮當響,種子是沒有的,得從王建國這裡拿。

作為一縣的農事官,王建國得去看看縣內的春種情況,因此,就把懶漢村的管理全權交給了他的智能管家風箏。他則是回到了縣城。

在住處休整片刻,他趕去縣府,向縣令彙報這一個月內懶漢村的情況。

縣衙裡有棵銀杏樹,現在已經長出扇子似的葉片,俏皮的小草從青石磚的縫隙裡麵鑽出來,院子外的爬山虎也悄悄伸進牆內,到處都是春色。

王建國被隨從一路帶到縣衙後院,汪縣令在給蘭草澆水。

王建國進書房後,道:“大人。”

“阿植來了,我們去書房說。”汪縣令手中沒停,側身看了王建國一眼說。

王建國立在一旁,等汪縣令澆完水跟他一起去到書房。

汪縣令坐在檀木桌後,問:“懶漢村進展如何?”

王建國答道:“稟告大人,目前懶漢村大部分的土地都已規整完畢,施了肥,再等一周,就可種植了。村人如今比較安分,農事也日益熟練。”

“甚好,春種即將開始,阿植你可得好好看看。”汪縣令提醒道,他怕這少年一根筋,隻管懶漢村了。

“屬下這次回來就是為春種之事。春種作為縣內重事,屬下定會安排妥當,請大人放心。”王建國一臉嚴肅地保證道。

“大人,屬下去年種下的苞米如今還剩八千公斤左右,若用此作為良種向縣內推廣,一畝可多收幾十石,可以保證縣內居民有富足的糧食生活,就不用挨餓了。大人覺得如何?”

汪縣令點頭,“好好好,本官多謝阿植慷慨解囊。不過,若要種新種,這選地十分關鍵,明天再議,明天再議。你剛回縣城,也十分疲累了,先回去歇息。”

王建國告退,回到縣城住處。

第二日,縣衙眾人商討,決定在落家村、杏雨村、林山村等10多個村種植良種。王建國還得了一千兩銀子的獎賞。

**

平輿縣內各地辛勤耕種時,懶漢村也開始了他們十幾年來第一次春種。

王建國的工作主要是查看各地的種植情況。去年來平輿縣的難民如今已經在此安家,雖然過得貧困,但至少活著。如今家家戶戶開始春種,糧食開始灑向田地,靜待它們發芽生長,希望在生長。

等春種過去,王建國的田地也以雇傭長工的名義來種,實則是種植機器人種的苞米、豆類以及番茄等。

一個多月過去,王建國次回到懶漢村,發現村裡變化頗大。

村裡的土地冒出苞米苗,破敗的房屋也已休整過,現如今也能看出是一個正經村落的樣子。

通過王建國大半年的管理和監督,如今的懶漢村變了大樣。

懶漢村的“懶漢”二字在慢慢摘去,村民們的精神麵貌和以前有了天差萬彆。

身上不再散發濃重體味,家中也打掃得整潔乾淨,衣服雖破舊但卻乾淨。

今日是他們對大豐收的慶祝,聽說縣令大人也要來,眾人眼含期待,穿著自身最好的衣服,還派了幾個年輕周正的小夥去村口拉了個橫幅。

外麵查看情況的村民遠遠地看見一大隊人馬往村裡來,忙敲鑼打鼓喊道:“縣令大人來了!縣令大人來了。”

烏拉拉一大堆人擠在村口。汪縣令幾人老遠就聽到這邊熱鬨得緊,他們幾人一下馬車,那些村民大聲喊道:“歡迎縣令大人!”

汪縣令開心啊,十多年的懶漢村就這麼被改造了,村民的精神頭都很不錯,往村裡去,道路平整乾淨,阿植可沒小下功夫。

“阿植。”汪縣令喊道。“你可真是解決了壓在我心頭的一塊大石啊。”

王建國:“屬下也不過是儘自身職責所在,還得多虧了縣令大人您的深明大義,不然哪有懶漢村的今天啊!”汪縣令開懷地笑了笑。

王建國帶著汪縣令走了整個村落,汪縣令還跟村民們交談幾句。

經過糧倉、養殖場,王建國都重點介紹一下,汪縣令終於放心了,最後去了食堂。

食堂才修兩個月,裡麵的菜式也不豐富,但對於很少吃過美食的懶漢村民來說,算得上是天上美味。

其實,這些食物油水都沒多少,隻不過廚師機器人的手藝精湛而已。

一進食堂,一陣異香撲麵而來,還有些嗆鼻,但是又特彆吸引人去看看到底是什麼美味?村民們被引得不住吞咽,連汪縣令、莊琰這些品嘗過不少珍饈的人都忍不住好奇。

食堂幫工端來一碗碗生菜生肉。

汪縣令好奇,“阿植,這是作何?可是吃鍋子?”

王建國回道:“正是。我得了一西洋作物,叫做辣椒,用來吃這鍋子正美味不過。縣令大人一會嘗嘗。”

等鍋子端上來,那香辣味引得人不由得掉口水。

鍋子是鴛鴦鍋,有紅湯白湯。

汪縣令等人也是經常唰鍋,鍋子端上來,很是熟練地放些菜進去,他聞著那紅湯有些刺鼻,但是味道又十分霸道,最先嘗試。

第一口下去,頗有些不適應,但吃完,漸漸得了趣,莊琰應該不能吃辣,剛吃一口,表情就僵硬了,硬生生吞下去,後來就再也沒有碰紅湯。

一頓火鍋,吃得眾人冒汗不已。

吃完飯過後,汪縣令對這辣椒很是新奇,問:“你這有多少辣椒?給我拿點,這辣味甚是霸道,回味無窮啊!。”

“我這有不少,一棵植株能結不少辣椒,縣令大人可要去看看嗎?”王建國提議道。

汪縣令欣然前往,觀看過後,王建國給汪縣令等人都拿了些乾辣椒,下午不太熱後,汪縣令等人就返回縣城。

王建國也在懶漢村停留幾天,也回縣城安排秋收之事。

懶漢村在兩年後徹底摘下了“懶漢”二字,成為苞米、辣椒等多種作物的種植地,如今還辦了許多廠子,原來的懶漢也娶上了媳婦。不過,這是後話了。

第104章 古代種田生活(12)

古代種田生活(12) 辦廠

冰盆下聚起一灘水漬, 盆裡的冰已經融化了大半,但是屋裡依舊悶熱。

王建國身上的長衫已經被汗水浸濕,他用帕子擦擦汗, 手中不停, 不一會就填滿一篇紙。

當初試種新種的幾個村子都收完苞米, 現在他要把每個村的數據進行統計和對比,呈上去給汪縣令看。

寫完最後一張,他整理好, 身上長衫濕透了。他覺得這樣去見縣令不大雅觀,又跑回家換了身衣服。

王建國把統計的數據遞給縣令, 心裡琢磨著縣令這屋內比他辦公地方可是涼爽了不少。

汪縣令看完後, 雖早知新種的產量驚人,可這也太驚人了!這產量可比以前翻了好幾番。

這可是現成的政績,雖然他對做官追求不高, 但能升上州府去, 說不心動誰信?

眼前的少年個頭又高了不少, 身板挺直,對比去年,鋒利的少年銳氣內斂了不少。

汪縣令如今看了, 都不得不感歎這少年的成長速度之快!

假以時日, 必定有一番成就。

“阿植, 新種產量相當喜人, 明年應該就可在全縣內進行推廣了。”汪縣令把數據紙還給王建國,十分愉悅。

王建國聽完,心裡過了一遍, 若要在全縣進行推廣,那必須得把農戶手裡的新種都收集起來, 光靠農戶交上來的那點糧稅是遠遠不夠的。

“大人,那我們得先把農戶手裡的新種給收上來。大人,你看這樣可否?縣府以高出市價五文錢的價格收農戶手裡的新種,直接派人到各村去運糧。”

汪縣令思索了一會,說:“這樣也行,但縣庫吃緊,錢財恐怕不夠。”

這也是個問題,王建國敲了敲自己的腦袋,想出一個辦法,“大人,平輿縣的鄉紳富戶都有眾多田產,何不請他們支持一二?”

汪縣令好奇道:“怎麼說?”

“這些鄉紳富戶都有很多田產,新種產量之高,他們也有所耳聞。實際上,去年見到大人您之前,許多鄉紳地主都有意購買我的苞米種。

境州的氣候優越,糧食產量頗高,州內的糧價較低,這些人賺不到豐厚的利潤,就隻能把糧食運往其他州府去賣。

若是糧食產量增加,縣內的糧價隻會更低,他們更要把糧食運到其他州,但他們運糧到其他州府,縣府將會對他們征收高額稅收,不若以此為條件,適當減少稅收來說服這些鄉紳富戶。”

汪縣令點頭,“是個好辦法,阿植思慮嚴密。那就如此行事,此事你不用操心,子琰自會去遊說處理。你去找賬房,支取些銀兩,前往種植新種的各村收集新種。”

王建國點頭,應好,然後帶人去了最近的村子。

這些村子一開始不大願意種植新種,怕顆粒無收,畢竟他們離落家村較遠,未親自看到王建國種植收獲的盛況,心中存疑也是必然。

王建國隻能挨村挨戶勸說,保證若新種產量不高,將以去年的苞米產量賠付給他們,這才鬆口答應。

如今,聽縣府以高出市價五文的價格來收苞米,好些人家都持觀望態度。鎮上的有錢老爺出價也不低,他們在等,看看會不會有更高價。

林山村的林永山不這樣想,他聽說王小大人要來收糧,早早就把糧食裝點好了。王建國到林山村,他早早就迎上去,把糧食賣了,拿著沉甸甸的錢袋,笑開了花。

林永山心裡有杆秤,新種是縣府免費給他們種的,遇到問題是小王大人來解決的。按他說啊,今年這苞米長得好,產量高,可離不了王小大人的幫忙。現在縣府要收糧,他可不能做虧心人,亂要高價。

可讓他沒想到,今年苞米產量高,賣的錢抵得上前兩年的收入了。

拿著沉甸甸的錢袋回家,路上的村民眼都直了。

雖然有人帶頭,但是還沒幾戶人家來換糧。

“大人,目前就七戶人家賣糧,其他人家都說要留著自己吃。”羅平是不信的,於是語氣就有些不岔。

“當初還是我們免費給的種子呢!”

王建國安撫他,“彆氣,人之常情嘛!”話雖這麼說,王建國有點頭疼,新種收不夠啊,但也不能強製讓農戶賣給你。

他一時也沒個主意,隻好換個地方。

“算了,先去落家村吧。”

落家村村民和他還是有同村之誼的,聽說要收糧,基本都把餘糧換給他了。原來的王裡正沒有來,村裡人一臉嫌棄地說他早把餘糧賣給鎮上的鄉紳了。

王建國倒是無所謂,他打算在落家村辦酒廠。

“鄭叔,林叔,這事你們先負責。”這兩位算是最早跟他交好的,上半年把王裡正的裡正之位卸下後,就由鄭大來擔任新裡正。他們感他恩情,提早組織村民把餘糧裝好,說服不想換糧的村民,是以,落家村的換糧才如此輕鬆。

“錢的話,我投200兩,你再問問其他村民願不願參投,最低一兩銀子起投。願意參投的村民可到酒廠工作,每月給500文錢不等,按照投資金額大小,年後還有分紅。”王建國說道。

鄭、林兩人互看一眼,阿植眼光超前,酒廠必有可取之處,他們點頭應下。

“酒你們也都嘗過,這是我祖輩傳下來的,到時我會派幾名親信來指導。”

鄭林二人已然信心滿滿,那酒比他們在縣裡酒樓嘗過的都好,色清不濁,還有股糧食的醇香,特有滋味。

若是在他們村辦起酒廠,不說其他,每月至少有500文的穩妥錢,一年就是6兩銀子,差不多可買縣一畝不錯的旱地了。

因此,這剛討論完,他們就開始在村裡宣傳了。剛剛賣了糧,每家手裡都有這一兩銀子,膽大的投個去10多二十兩,膽子小的也以最低投資額的一兩銀子投了。反正乾個兩個月,投的錢就回來了。

王建國立馬派了建築機器人來幫村民建酒廠,不過,機器人所輸入的規劃圖太過高級,不適於如今科技、生產力低下的社會,王建國給它改良了一下,換成以人工為主的設計。

設計圖有了,建築師有了,現在就缺材料和縣府準許辦廠的文書。

王建國往縣裡跑一趟,正好把這事告訴縣令,把文書拿到手,又買了些石料,沙子,但又出現了個問題,沒有水泥,隻能自己燒製。

忙忙碌碌,9月份酒廠才開始打地基。

作為王建國花了大把心血的懶漢村,自然也不能落下,準備開水泥廠,這件事王建國就沒投大錢了。酒廠,平輿縣不少,但水泥廠,可是平輿縣第一個,這種關乎民生大計的材料,自然與酒廠不同,應當由縣府主導。

水泥方也被他早早獻給縣令,如今也已經到了州府大人手裡。

境州州府。

周大人拿到汪縣令呈報的公文和信,平輿縣還當真令他頗感驚訝,先是十五少年培育出高產作物,如今又研發出新鮮物“水泥”,他當即下令,讓親信按照這信中方子一試,不過十日,水泥就已經燒製成功。

配合沙石鋪路,過了一夜,果真堅硬無比,裝著幾百斤貨物的牛車走過,依舊毫發無損,周大人心內對這培育高產作物,又會燒製水泥的少年越發好奇,不知道他還會帶來多少驚喜。

不過,如今州府不大安分,還是暫且讓這少年待在平輿縣吧。

**

最後,經過統計,新種收回不到一半,大多在落家村和杏雨村收購的,其他村子不太配合。

縣內的新種價如今被炒得很高,達到了50多文一斤,翻了幾番價,有些賣給縣府的人都後悔死了,看著同村的人拿著大把大把錢財回來,都懊悔啊!家裡矛盾也多了。

可是,他們馬上就高興起來,忙誇當家人眼光長遠。

因為縣府出告示了!縣府將免費提供各種高產種子給他們,還給他們提供各種工作。

那工作可不是一天幾文錢的扛重物,是到縣府辦的廠子裡去,一天最少都有20文錢,聽說每個月還能領到油、鹽、布料等物品。

除了水泥廠,平輿縣又辦了鐵器廠,最新的煉鐵法,讓各種鐵製物品更加鋒利和耐用;還有染布坊,染的布料顏色鮮豔、不容易掉色,在那工作表現好的話,每個月還能得一匹布……不過最讓人眼饞的還是工器廠,聽說隻要進裡麵,立馬就能得兩套衣服,每個月一兩銀子的報酬,月末還能拎著大肥肉、油,各種調味品,還有金貴的胡椒,生病了不用自己花錢,全是廠裡出錢,不僅如此,他們在縣裡還有間宿舍。

這僅給縣府收購了糧食的村民提供,其他人再眼饞都沒機會。

是以,被縣府收了糧的村民頓時不酸了。雖然他們沒讀過書,但這糧價啊,糧食產的好,量大,那就賣得低;一遭天災,糧食減產,那糧價得老高,現在這新種苞米價錢高,明年啊,就得降下來了。

這會家裡頓時和諧多了。

第105章 古代種田生活(13)

古代種田生活(13)

平輿縣內的廠子辦得得熱火朝天, 進了廠子的人家恨不得敲鑼打鼓,奔走相告。

畢竟,這些廠可都是官府辦的, 在廠子裡做事不就代表著跟官府扯上那一星半點兒的關係了嗎?

以後要辦啥事找什麼關係, 也有個門路了。

縣衙裡。

汪縣令愁啊, 一把一把地薅他那胡子,這廠子是辦起來了,但這縣庫的銀子可是徹底見底了, 連他的私房都掏了不少出來。

平輿縣同時辦了這麼多廠,各種廠房、原料、工人的酬金等花費不小, 而且廠子還在起步階段, 光光撒錢還沒收益。

現在就相當於是縣府花大錢摸著石頭過河,還不知道能不把這縣裡的民生經濟搞起來,旺起來。

失策失策, 阿植是讀過些書, 在農事上也有些作為, 但對於這民生經濟還是過於激進了些。

當時怎麼就聽他一說,就應了他呢。

相比於縣令的擔心,王建國倒是頗有信心, 不說其他, 就光光鐵器廠和工器廠就大有可為。

那可是對現有技術的優化與創新, 技術的創新代表著什麼, 不言而喻,它能推動社會進步,甚至顛覆整個時代, 把這個世界引向未知的科技文明。

不過,現在說這些為時過早。

雖然王建國有著先進的煉鐵冶金技術知識, 采用的是後世熟知的高爐煉鐵法,很多老手鐵匠雖有多年經驗,但新方法還是讓他們頗為苦惱。

唯一值得興奮的是鐵是煉出來了,產量也頗高,但質量讓這些老鐵匠直搖頭。

“小王大人,照您說的方法,鐵製成品好了不少,但有很大瑕疵,我們煉出一批刀,在廠裡找了兩人持刀互砍,兩刀碰撞,刀上瞬間有了缺口,而且這鐵不耐捶打,若是用做他用,恐怕不大合適……”掌管煉鐵的大總管陳鐵匠有些愁,這幾天,他的心可謂是跟著這新“鐵”起起伏伏。

王建國聽完,說:“不必擔心,這生鐵還需繼續捶煉,你們按照王十三的方法做即可。”

陳鐵匠心中歎氣:這外行人還是不懂這煉鐵的法子……

還沒等陳鐵匠愁完,那邊的羅大安就喊道:“陳師傅,陳師傅,你快來,十三管事那邊煉出了一個叫‘鋼’的東西。”

王建國嘴邊露出一絲笑,可算煉出鋼了,他招呼陳鐵匠,“走,陳師傅,我們去看看。”

鋼鐵可有大用處,以後的一些機器零件、建築、工器製作等等可都少不了它。

這批鋼鐵是第一批成品,樣式不一,黝黑呈亮,不似凡物。陳師傅看了,雙眼發亮,這光澤比他打造錘煉幾月的鐵劍還好。

在場的眾人臉上難掩激動,眼神熱切,緊緊盯著這批鋼製品看。

相比之下,王建國倒有些過於冷靜了,這批鋼製品還是有些粗糙了。

日夜試驗煉鐵,工匠們熱切的麵容下還是難掩疲倦,終於出成果了,他也不會故意潑冷水。

該誇得誇,該獎得獎。

他帶著笑說道:“辛苦各位師傅了,鐵器廠將將開辦不久,今日卻已將鋼煉出來了,各位可記大功一件,都有賞!”

眾人激動,喊道:“多謝王大人!”大功啊,簽的叫勞什子的合同協議上有說,這相當於有幾兩銀子的獎勵啊!

看了看咧著嘴笑得開懷的眾人,王建國收斂了神色:“還有,彆光笑啊,我對你們可是有要求的,雖然鋼已經煉出來了,但是你們千萬不要懈怠,這批鋼還有待改良!技術還要不斷改進更新,不能一個老本吃一輩子,鐵器廠的未來可是要靠你們的。”

“各位大師傅,要在煉鐵工藝上好好把關,趕快把握新工藝,帶領好徒弟煉出更好的鋼。過幾日,縣令大人將會來鐵器廠視察。”

眾人收起快要咧到後腦勺的嘴角,正色道:“是!”

鐵器廠出鋼的事當然得報告上麵,汪縣令聽完,高高懸起的心總算是落了一點下來,迫不及待的就想去鐵器廠。

王建國攔住了他,說鐵器廠今日才剛剛出鋼,廠裡一片混亂,工匠們都在忙著煉鋼,人多雜亂,恐怕衝撞了您。

汪縣令罷。

過了三日,縣府一行人這才去鐵器廠。

汪縣令看著手中的鋼劍,說了幾個“好!”,看著手底下這位能力卓越的屬下,是滿眼讚歎。

這平輿縣恐怕是留不住這位英才了!

這才一個鐵器廠,若是以後這些廠子都辦起來了,他們平輿縣絕對能改頭換麵。

那時候,恐怕全境州府的縣衙都得向他們學習經驗,而平輿縣也能擺脫貧困、荒涼等詞,堪比府城。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