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獻禮(1 / 2)

《嫁給前夫的皇叔》全本免費閱讀

華光殿內已然開席。

荀皇後坐在上首胡床上,言笑晏晏地和一眾赴宴的女眷說笑。

她今天穿了一身遍地織金的緋紅襦裙,濃密的長發高高綰起,以金鳳白玉笄固定。兩側額角上方各簪一枚金蝶振翅步搖,順著雙頰垂下兩片瑩亮的珠璫,映得她白皙的麵龐愈發細膩無瑕。無論怎麼動作,垂珠都不曾搖晃一下,端的是雍容華貴,端莊嫻雅。

女客們一人一食案,分排跪坐於大殿兩側。

靠近荀皇後而坐的,都是宗親命婦,地位極尊貴,越往下,家世身份越不顯。然無論身份高低,每個人臉上都捧著同樣熱絡的笑,競相給荀皇後獻禮,場麵和諧又熱鬨。

沈盈缺不欲惹人注目,除履上階後,便跟著接引的宮人,一聲不吭地從眾人背後繞過,到自己的席次落座。

約莫過了一水刻,蕭意卿也入內,若無其事地上前和荀皇後見禮,寒暄完幾句,又徑直離開,到前頭的竹林堂招待男客。

從始至終,他的目光都隻落在荀皇後身上,沒看過沈盈缺一眼,仿佛根本不認識。

眾女眷不由竊竊私語。

荀皇後也微微皺起眉。

沈盈缺卻渾不在意,猶自吃酒夾菜,當他是空氣。

一個陌路人罷了,很快就要反目成仇,她又何必去關心他的喜怒?倒不如把精力都節省下來,用在更要緊的事上,譬如筵上那兩個坐得比一眾親王王妃還要離荀皇後更近的人——

一個頭梳珠玉寶髻,身著雪青色七破花間裙,分妝間淺靨,繞臉傅斜紅,荏弱而柔美。

正是沈盈缺的堂妹,沈令宜。

另一個則穿了一身簇新的寶藍色卷雲紋夏衣,頭發梳成利落小髻,兩鬢落著點點霜白。整個人頗富態,笑起來,一雙細眼幾乎被褶皺淹沒。

乃是她們的祖母,沈家現如今的話事人,胡氏。

論血緣,沈盈缺和胡氏其實並無關係。

沈盈缺的嫡親祖母姓崔,出自清河崔氏,和她祖父總角相識,青梅竹馬,及笄後便順理成章地結為夫妻,次年便懷上一子,羨煞旁人。

豈料好景不長,就在她祖父奉旨去西南巡視之時,已有八個月身孕的崔氏,不慎在家中跌倒,致使早產。雖說孩子平安生了下來,可她本人卻因大出血撒手人寰。

祖父日夜兼程地往回趕,也隻趕上她入殮,一口老血當即噴在祠堂台階上,生生染紅一整塊石階。

便是如今,族中子弟去祠堂祭拜,仍能看見那抹藏在苔痕間的深刻暗紅。

胡氏便是這個時候冒的頭。

沒人知道,她是如何俘獲祖父那顆破碎的心。也沒人清楚,她是怎麼說服祖父,讓她這個毫無身份背景的遠房表妹,做了填房。

隻知二人自成婚那晚起,便一直分房而居,卻是不到十個月,就誕下一子。待祖父追隨祖母辭世,她便以長房常年駐邊、不理家事為由,攜自己的兒子沈懋,坐上沈氏家主之位。

此事於禮不合。

父親自然知道。

隻是當時,他一門心思都在北伐大業上,對這等小家瑣事根本不關心。母親就更是沒興趣搭理。是以後來,即便大家都知道這樣行事不妥,還是稀裡糊塗地由她去。

一由,還就是二十年。

以至於現在,沈懋都已作古,胡氏仍占著家主的位子作威作福。

沈盈缺自小生長在邊關,甚少回京,和這位名義上的祖母並沒見過幾麵,也不清楚長輩們的過往,隻記得為數不多的幾次進京探親,胡氏都會給她準備許多好吃的,全是她愛吃的,她很是歡喜,對胡氏的印象自然也不錯。

後來家逢驟變,她被接回建康。驟然要麵對一個全新的世界,她哪兒哪兒都不適應,鬨了不少笑話。

也是胡氏帶著她一點點熟悉這裡的人和事,她才能順利走出最開始的迷惘。

對胡氏也就更加感激。

胡氏有什麼要求,她都全盤滿足,從不問緣故。自己做不到,就去求彆人,得罪人也在所不惜。即便進宮當了郡主,也不忘提攜胡氏的兩個孫輩。

那時候,她是真心以為,胡氏就是她的至親。

而親人,是永遠不會背叛親人的。

直到後來,謀逆案發,胡氏不僅沒有像個祖母那樣庇護他們姊弟,還主動站出來,將她和阿弟,乃至他們父母,都從沈家族譜上除名,甚至連坐實她阿弟通敵的密信,也是胡氏專門請人模仿筆跡寫出來的,她才終於明白,親人翻起臉來,才是真真不留情麵。

也隻有他們才知道,刀往哪裡捅,能讓你最痛。

往事會過去,但終究不會如煙。

她雖還沒辦法立刻就讓這對祖孫嘗到報應,但想讓她再像前世那樣,被她們耍得團團轉,也是萬萬不可能。

若沒記錯,前世這場生辰宴,沈家受邀過來赴宴的,隻有沈令宜一人,眼下不僅多了胡氏,連座位也比前世更加靠前……

似是為了回應沈盈缺的猜測,荀皇後朝胡氏遞了個眼神。

胡氏拄著鶴頭楠木杖,從枰座上站起,笑吟吟對大家道:“今兒是皇後娘娘大喜之日,老身雖不及各位夫人、女公子有才,但也想儘一份綿薄之力,給娘娘的生辰添點喜氣,於是用了點巧思,命人做了個小玩意兒,特特帶來進獻。”

荀皇後好奇地:“哦?是何物?快呈上來給本宮瞧瞧。”

幾個內侍便合力抬著一個三尺見方的碩大瓷缸入內。

沈盈缺抬眸去瞧。

原是一座與真人等高的假山流水盆景擺件,裡頭木石為山,玉水為澤,嫋嫋輕煙自暗孔中縹緲而出,於山水間勾勒出雲流龍行的淺痕,儼然仙家景致。

雲霧深處還簇擁著一座懸天花苑,門前立碑,上書:閬風。苑中建有九層玉樓,左繞瑤池,右環翠水,後方盛開著一片嫣紅的桃林,樓前開闊處則和眼下的華光殿一樣,正大擺筵席。

隻不過赴宴的不再是俗世凡人,而是一群騰雲駕霧的神仙,個個裾帶飄卷,儀容風流。侍女們手托金盤,自桃林中翩躚而出,奉上仙果,引得眾神紛紛讚歎。

席位正上方一位主神姝麗,則盤坐於七彩祥雲之上,唇瓣微彎,目不斜視。論做工,她顯然是這裡頭最精致的。頭頂一圈圓形寶光皆由玉石鑲嵌,通肩大衣線條亦是流暢飄逸,如水紋堆疊,仿佛下一刻便會乘風飛起。

有眼尖的立馬驚呼出聲:“是西王母蟠桃宴!”

眾人隨之頓悟。

南朝道教之風盛行,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寒門書生,都以坐而論道、談玄登仙為江左風流。荀家更是世代篤信天師教,族中子弟名字裡常帶有的“之”字,便是其追求道門的象征。

譬如荀皇後的父親“荀慎之”,兄長“荀勉之”。

荀皇後自己也是天師教的信徒之一,和教首了塵子關係匪淺。那困擾她多年的頭疾,就是靠這位半仙煉製的丹藥,才壓製下來。

而道門學說中,西王母乃眾女仙之首,掌管三界十方所有得道登仙的女子,誠如人間母儀天下的皇後,也便是荀皇後本人。而蟠桃宴又暗合了今日這場生辰宴,蟠桃本身更是長生不老的法寶。以此宴入假山水做生辰賀禮,既投了荀皇後所好,又應時應景,寓意非凡,再合適不過。

退一萬步說,即便沒有這些特殊含義,這座假山水本身就已經是一件做工精良的擺件,拿來送禮,綽綽有餘。

沒有辱沒那句“用了點巧思”。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